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和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4)

时间:2023-09-04 22:30来源:毕业论文
第二节 和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的文化在中国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国社会就

第二节 “和”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的文化在中国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国社会就已经有了其独具特色的体系,各个诸侯国围绕在周天子身边,统帅着天子的领土,为中央尽自己的能力。天子、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已然形成。时光流转,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失去,在兵伐混战、诸侯四起的春秋战国社会大转型的时期,也有孔子这样的人物来极力维护以往的礼乐制度,心中满怀着对于大同世界的憧憬,带着他杰出的学生们,游历列国,想要让这上至中央,下至家庭的一系列社会组成部分恢复以往的伦理纲常,让大家能够相安无事。尽管在当时的收效甚微,但孔子的思想在接下来的中国历史中扮演了无人能比的重要地位。这位“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素王”,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老师,以至于今天中国人的待人接物方式、一系列的思想体系,都能够带着中国特色的元素,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到孔子在《论语》中教导的精神。

与此同时,还有崇尚清虚的道家、以及从国外传入中国并深刻影响关中国人生活的佛家,也包含有了与儒家异曲同工的“和”的元素。例如,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道家强调“冲气以为和”,佛家倡导“圆融”、“慈悲”,等等。从魏晋时期开始,儒、道、佛三教在中国相互融合,到唐宋时期不断繁荣,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更加体现了中国社会中“和”的精神。

“和”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更可见于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如前文所说,中国人的精力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处理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上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不同于他国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人总是处于一种充满感情活动的生活之中,与他人之间的交往程度,全看关系而定。与认识的人之间会相互帮忙,但又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与不认识的人之间,先要在饭局上认识后才好谈其他的事情。做事情喜欢“找熟人”,而就算是熟人之间,也并不拒绝金钱上的往来。如是种种现象能够见于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之中。不仅现在如此,以往也是如此。这种关系更加象是一种无形的有弹性的资源,也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品,相较于美国的相信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理想,中国人更加直面现实,知道没有关系是寸步难行的,但就算有了关系,也不可高枕无忧。正所谓“进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勤奋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这种“和”性人际关系,既给我们带来一种注重人际关系的情感上的温暖,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因为情感原因的办事效率上的缓慢,以及中国人的“过于内向”。这些可见于中国人喜好和平,科学技术重实用而少探索的欲望。

第三节 “和”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

一、“和”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文献综述

西方文明的追溯,要来到地中海的特里克岛,而克里特岛的文明又与来自东南的埃及文明息息相关。在希腊的黄金时期,雅典的著名哲学家大都来自三个地方:一是意大利半岛。如:毕达哥拉斯以及爱利亚学派。二是来自希腊本土。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三是来自西亚地区的爱奥尼亚。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可见,西方文化错综复杂性。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地区同样复杂的地理,它们大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投射到人们的组织之上便是各自为伍、独立分散,人们需要靠着自己的智力来生存,通过打猎、捕鱼、交易、放牧而不主要是耕作来维持生计。然而,这样的组织模式不易带来统一,所以就有雅典时期希腊有上百个小城邦,文艺复兴时期小小的意大利就被分成了几百个小国。各个欧洲大国之间兵伐不断,人们更多地是追求英雄主义、尚武精神,或者便是悲天悯人的牺牲精神,断然不会有如中国般的注重家庭,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和”的元素。然而,西方如此的行为模式并不代表着不安与落后。相反,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与潜力。从历史上来看,中西两种文明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轨迹。 和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583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