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上楼留守农民的利益表达方式抉择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3)

时间:2023-04-20 22:16来源:毕业论文
(二)核心概念解析 1。上楼留守农民 上楼农民属于失地农民的范畴,指的是在国家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背景下,搬离原来家宅,集

(二)核心概念解析

1。上楼留守农民

“上楼农民”属于“失地农民”的范畴,指的是在国家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背景下,搬离原来家宅,集中居住在仿照城市建立的农村社区,统一住上楼房的农民。农民原先居住的宅基地会被平整、复垦为耕地。学界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为“上楼”。“上楼”后,不但农村的村落形态、农民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剧烈的改变,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无限年期试用权、农地承包经营权(部分地区)也相当于被间接放弃,农民的生产方式及“包产到户”以来的家庭经营形式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学界对上楼留守农民并没有直接确定的定义。农民在上楼之后会选择远离居住地奔赴其他区域进行工作,而另一部分群体因为教育水平低、留恋以往生活方式、工作技能不足等因素影响会选择在统一安置的区域居住生活或者工作。后者即是本文要研究的上楼留守农民。

2。农民利益表达

利益表达理论与现代政治学理论密不可分。阿尔蒙德与鲍威尔认为,政治过程源于个人或集团提出一项政治要求的过程即为利益表达。 

农民的利益表达是农村相关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反馈的前提和基础,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城镇化过程中维护农民利益表达的权益与维护权益本身一同重要。农民的利益表达可以解释为,农民作为主体,从自身权益出发,借助一定的表达渠道和表达形式,直接或间接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自身权益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自身利益诉求,并期望获得源于利益保护部门有效回馈和问题解决的行为过程。

利益表达发挥作用主要是在某项决策之前,或者是对政策实施之后起的反馈作用。国内在城镇化进程中关于土地利益、社会保障、身份认同等权益的表达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个体以及由农民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团体等。

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包括:人大、政协、上访、媒体、抗议等等,形式也包括个体和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农民利益表达的终极目的一般是为了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从政府部门获得具有操作性意义的政策调整或着有效的服务福利来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通过各种历史事件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够来了解到国内农民在利益表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和困境,利益表达的渠道和形式也会因为利益或这事件的特殊性而出现制度性和非制度性、正式或非正式共存在的状况。但更多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农民在进入社区之后,也会因为社区融入或者市民化不顺利等原因出现利益受损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居民会议、社区选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

    在认为政府能够坚持以民为本的前提下,农民作为利益直接接触者和影响者掌握有效的利益表达方法,对政府政策的完善和执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从而有效缓解农民的利益受损状况,缓解人民与政府的紧张关系。

3。社会工作

区别于一般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例如其专业的专业价值观。社会工作认为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为种种因素使得能力受到影响或者遏制,从而难以应付问题,陷入困境中。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即“助人自助”,就是通过介入帮助案主或者群体恢复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完成“授人以渔”,以帮助案主更好解决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第二个突出特点是社会工作是以专业的科学方法介入助人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它与其他学科,例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密切相关,在各个学科相互学习相互交融以及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的专业助人方法,例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等,并且不同的介入方法具有相应的程序规范和监督管理制度等; 上楼留守农民的利益表达方式抉择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610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