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2)

时间:2019-08-28 21:37来源:毕业论文
慈善机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够有号召力募集到善款,完成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最终使慈


慈善机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够有号召力募集到善款,完成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最终使慈善机构得以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一、慈善机构信任危机的表现
(一)公众对慈善机构的认知度较低
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认知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慈善事业起步比较晚,社会公众对慈善普遍认识不足,对慈善机构更是知之甚少,而信任的基础是认识和了解,这就大大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信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就慈善机构而言,要想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就必须要有高度的透明性,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也曾经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这也就是说,捐赠的过程应当是透明的,社会公众应对善款的去向及使用情况有最基本的了解,也只有当公众看到自己的捐款用在了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才会对慈善机构产生信任,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也才能够得到提高,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公众与慈善机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捐赠者并不知道自己捐赠的款物的去向以及使用情况,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运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体现出了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较低。
(二)公众对慈善机构持悲观态度
2011年6月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将红十字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善款去向问题的高度关注,之后上海红十字会爆出的“餐饮发票门”、无锡尚德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引起的“尚德门”、河南“宋基金”爆出的相关内幕等被披露,使得我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惨遭滑铁卢。
在“郭美美事件”发生后,新闻周刊做了相关的调查,近82%网友表示将不再给红十字会捐款,15%的网友表示理清账目并把每笔善款的去向进行公示后再考虑是否还要捐款,仅有2%的网友表示仍会捐款,另外,深圳红十字会也发布消息称2011年7月收到的捐款下降97%,佛山则没有收到任何捐款。
由此可见,对善款的滥用以及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程度,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已降至冰点。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本是慈善机构的核心使命,然而当慈善机构不再把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其宗旨,而是将慈善机构的公益项目作为一种敛财的工具,一种快速聚集社会财富的方式,社会公众就会对其公益性产生质疑,不愿再给慈善机构捐赠款物,而慈善机构的运作和发展是要以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前提的,这就使得慈善机构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三)公众与慈善机构的合作意愿低
慈善机构是以一定的社会捐赠为基础,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的专业机构,慈善机构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与支持,然而,据统计,2011年3-5月,全国慈善机构接受捐款的总计为62.6亿元,但“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同年6-8月全国慈善机构接收的捐赠急剧下降至8.4亿元。与之相反的情况是,政府和点对点的个人捐款数额的增加。2011年3-5月,政府接受的捐赠总额为70亿元,点对点直接捐款给个人数额仅为3887万元,但6-8月近两个月时间内,政府接受捐赠总额就上升至90亿元,点对点的个人捐赠达1.27亿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由于慈善机构负面事件的频发,使得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的善款的使用情况及内部机构的运作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为了防止捐赠的善款被挪用,很大一部分捐赠者会选择直接与受助人联系或者选择其他的渠道进行捐赠,而不是与慈善机构进行合作。社会公众不愿意支持慈善机构的公益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缺乏信任感。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385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