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浅谈高中理科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营造(3)

时间:2019-08-08 14:16来源:毕业论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人。课堂学生不感兴趣,没有心灵的震荡或感悟,即使老师再慷慨激昂,手舞足蹈,教艺精湛,效果也低下。这种现象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人。课堂学生不感兴趣,没有心灵的震荡或感悟,即使老师再慷慨激昂,手舞足蹈,教艺精湛,效果也低下。这种现象在理科生的政治课堂特别明显,政治课没有能够吸引理科生的兴趣点,所以理科生不能积极的参与到政治课堂中,认为政治课内容死板,理论多于实践,更重要的是理科生高考去除政治,诸如此类,导致了课堂氛围不佳的表现。
谚语如是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学生所处的班集体有优良的班风,学生处在其中,自然会发愤努力,班级氛围“欣欣向荣”。一旦被班风混乱的集体所包围,学生一定会被异化。一个混乱的班集体,它的课堂氛围一定是沉闷的。理科班当中出现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的现象不在少数,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厌课”行为 。
(三)教育模式方面
大规模的应试教育,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教育技术的匮乏等等都是从侧面反映出理科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不佳的表现。究其原因,具体还要从以下说起。
“知识为本”,“知识至上”是应试教育的一贯作风,教育就是读书与考试的双重项目。当应试成为终极目标,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就会背离兴趣和成长,背离自身成长的需要。知识的熟练程度、技能的掌控、高强度的训练、过度的学习,让学生没时间参与课堂外促进情感升华的活动,直接促成知识狭窄,高分低能。理科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主科上,而政治学科却被他们分离,认为政治学科只要多写点文字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
在多数学校中,理科生的政治课只有在“小高考”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才相对比较集中,一地集中填补。在“小高考”之前,一地冷落政治等学科,只有当需要考试的时候,才将其置于首位,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理科班的“临时”政治课多了之后,填鸭式教育大力开展,不再注重课堂氛围的烘托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一直突出知识点的教学,这样的课程的作用消极大于积极。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以往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必须被剔除,追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理科班思想政治教学中,课程的评价,仅仅凭借一份卷面成绩,考量老师和学生的分数,忽略使用多种综合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掌握知识基础。在小高考中,只要理科生可以顺利达到C,就可以顺利过关,这种形式,使得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过关率而不是知识点的深入,教师也不再积极的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有的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各种教学媒体如同虚设,各种教育技术都处于“闭关”的状态。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例如理科班政治课上,哲学上的概念比较抽象,借助多媒体呈现多则古代寓言故事,从寓言故事中窥探哲学的概念,例如“密涅瓦的猫头鹰为何在黄昏起飞”,通过这一有趣的表述,从而使这一难懂的概念,瞬间变得通俗易懂。理科生的文科思文相对文科生而言,较为薄弱,他们对于理性直观的东西兴趣较浓,而对于文字而言,愈发沉闷。
三、营造理科生思想政治课堂氛围的策略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学生,我们要积极共同参与,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氛围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呢?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浅谈高中理科班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的营造(3):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372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