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常用抗生素与输液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更新时间:2014-9-13:  来源:毕业论文

常用抗生素与输液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论文关键词】抗生素;稳定性;配伍

  【论文摘要】 观察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临床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目前临床抗生素种类繁多,常用其盐溶于输液与其他注射液配伍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为此我们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对注射用常见抗生素与常见输液溶液配伍稳定性进行进行考察,加强对临床药物的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确保药物合理、有效应用。
  
   1 仪器与试药
  
   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TG328B型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pHS-3C型数字式酸度计(上海理达仪器厂);抗生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抗生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加各种对照品适量,配制成约8 μg/ml的抗生素溶液和约12 μg/ml的配伍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分别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根据各种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选择检验波长,采用解线性方程组法分别加以分析。
   2.2 线性方程组的确立 精密称取各种抗生素对照品适量,配制成200 μg/ml的贮备液(Ⅰ),分别精密吸取Ⅰ液1.0、2.0、3.0、4.0、5.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2~10 μg/ml的抗生素系列溶液;精密称取各种配伍对照品适量,配制成600 μg/ml的贮备液(Ⅱ), 再分别精密吸取Ⅱ液1.0、1.5、2.0、2.5、3.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6~18 μg/ml的配伍系列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分别将两组测定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所得数据回归处理得系列方程,并根据吸收度的加和性质解线性方程组
   2.3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各种抗生素和配伍液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高、中、低3个浓度的混合溶液,每个浓度分别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2],平均回收率分别波动在100.56%~100.24%之间,RSD波动在1.09%~1.02%之间。
   2.4 配伍稳定性试验
   2.4.1 配伍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各种抗生素注射液适量和其他注射液加入到输液中,摇匀得混合溶液。
   2.4.2 外观及pH值变化 将混合液置室温(25℃)下,在0~8 h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
   2.4.3 含量变化 精密吸取“2.4.1”项下混合液2 ml置5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稀释液5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得测定液。在室温(25℃)下,于0~8 h分别精密取样,用上述方法稀释,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并以0 h时的含量为100%,通过线性方程组计算其他时间的相对百分含量。
  
   3 结果
  
   3.1 文生素C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头孢拉啶与文生素C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略有升高,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氨苄西林与文生素C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文生素C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文生素C配伍2 h后产生颗粒状沉淀,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文生素C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文生素C配伍3 h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二者不能配伍;磷霉素钠与文生素C配伍1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文生素C配伍2 h后产生颗粒状沉淀,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文生素C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与文生素C配伍2 h内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配伍;此外头孢唑琳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替硝唑、甲硝唑和与文生素C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变化不大,可配伍。
   3.2 肌苷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头孢拉啶与肌苷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两药含量皆在96%以上,可配伍;氨苄西林与肌苷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扫描最大吸收峰位置也无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肌苷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肌苷配伍2 h后产生颗粒状沉淀,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肌苷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肌苷配伍5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5 h内使用;磷霉素钠与肌苷配伍2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肌苷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肌苷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与肌苷配伍2 h内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配伍;头孢唑琳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替硝唑、甲硝唑和肌苷C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变化不大,可配伍。

  3.3 ATP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头孢拉啶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氨苄西林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ATP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ATP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ATP配伍5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5 h内使用;磷霉素钠与ATP配伍2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ATP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ATP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与ATP配伍2 h内有颗粒状沉淀,不能配伍;头孢唑琳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替硝唑、甲硝唑和ATP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变化不大,可配伍。
   3.3 ATP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头孢拉啶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氨苄西林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ATP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ATP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ATP配伍5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5 h内使用;磷霉素钠与ATP配伍2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ATP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肌苷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与肌苷配伍2 h内有颗粒状沉淀,不能配伍;头孢唑琳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替硝唑、甲硝唑和肌苷C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变化不大,可配伍。
   3.4 阿昔洛韦与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头孢拉啶、头孢唑琳分别与阿昔洛韦配伍在37℃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氨苄西林与阿昔洛韦配伍在37℃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阿昔洛韦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1 h内有沉淀产生,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阿昔洛韦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1 h内颗粒状沉淀,不能配伍,5 h内使用;磷霉素钠与阿昔洛韦配伍2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http://www.youerw.com无明显变化,二者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阿昔洛韦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2 h内有白色沉淀,不能配伍。
   3.5 甲硝唑与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头孢拉啶、头孢唑琳、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G钠分别与甲硝唑配伍在37℃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磷霉素钠与阿昔洛韦配伍在1~3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二者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阿昔洛韦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
  
   4 讨论
  
  本文从溶液外观及pH 值两个因素考察了其配伍的稳定性;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规定[3],在室温条件下配伍液的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的沉淀生成、pH值的变化情况是衡量配伍液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本研究仅从理化性质角度对临床常见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其药理及生化方面配伍因素的考察实验和有关配伍后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未作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
   2 叶冬梅,庞宇,林红坚,等.高效液相法测定母乳中奥硝唑的方法的研究.中国药房,2003,14(11):67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1:59-61.

常用抗生素与输液溶液的稳定性研究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