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行政论文 >> 正文

重庆市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思考 第8页

更新时间:2009-6-23:  来源:毕业论文
企业的总资产、工业总产值的年递增率分别为18%57%。净利润从亏损305万元到实现赢利853万元,利税总额从亏欠233.2万元到实现利税1230万元。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为66.44%,职工就业人数738人。企业注重培养人才和智力引进,努力走技术创新之路,2001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省部级技术开发中心”,2002年企业被重庆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近期打算:充分利用重庆市政府给予的重庆特色工业园区政策,以现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重庆建成西部最大的高新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加工工业园区。

2、对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数3000多家的重庆纺织行业各类企业,如今已经容纳社会用工达22万多人,年人均收入已达7千多元;保守地估算,现今每年还在以2-3万人的新增数字递增。仅“南川纵横公司”一家,从纺织向化纤方向发展,现化纤年生产能力已达1万吨,另有纱锭7万锭,气流纺400头,且有100多台精梳和100多台筒捻(在成都还有一整套印染设备未投入使用),最近又开发出具了填补重庆目前空白且相当市场发展潜力的“工业用和家居用纱线”,实现了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大量存量资产(手里的土地和厂房现利用不足1/2,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充分利用了不少原有国有企业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且启动了南川数千熟练工的资源优势-现用工900多人中的95%以上是原有国有企业职工。类似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在重庆目前不少,其发展壮大,对缓解解决城市就业压力做出了有效的贡献。

3、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转移。仅以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为例,该镇共有农业人口2.8万余人,而今其中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中小纺织企业已经发展至540户,织布机近2.1万台、梭织机500多台,浆纱机60多台、其产值(20亿)已占全市纺织企业(3000多家企业)总产值的1/5,常年在镇上各家民营纺织企业做工的当地农民和外来工的比例,几乎是11,即均已达8000余人(目前尚有1000多名具备一定技能的挡车工缺口)。随着广大农民的逐步富裕,其绝大多数企业已经依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自发地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规模逐步在良性发展中扩大,集约化产业集团开始形成,农民工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类似回龙坝镇这样的纺织企业的成长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和相当部分农民向工业化城镇的转移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强了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而且也消化了不少亟待就业的下岗职工和城市待业人员。

4、有效文护了社会的稳定。在上世纪90年代初,重庆市出现了大量社会稳定问题,相当一部分出自于改革破产的原国有企业纺织产业工人。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民营纺织企业的大量涌现和纺织产业集群的逐渐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由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所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不断减少,社会阵痛逐渐减轻,大量涉及社会稳定的问题不再源于纺织行业,即便是一些现尚未改革改制的国有企业,尽管至今仍然是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步履艰难,多年来得到的投入和支持甚少,改造提升缓慢,职工收入不高,但由于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内部管理仍在加强,更新改造仍在进行,生产秩序仍很正常,极强的纺织企业生命力得以充分显现,为文护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5、带动一、三产业全面发展。蓬勃发展的第二产业,必然产生有效带动一、三产业发展的“连锁反应”,这是现代工业大生产的一大突出特征。重庆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与纺织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及其周边近千家纺织企业的涌现和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对该地区的餐饮业、住宿业、食品业、医药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都是一大促进;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及城镇的成功转移,致使“一家多制(既有工人,又有农民,还有其他行业服务人员)”现象层出不穷,对所剩精干农民的专心务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不是一大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重庆市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思考 第8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