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5CrMo钢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组织的影响 第4页

更新时间:2016-9-2:  来源:毕业论文
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
1.4.1 一次加热淬火
一次加热淬火是渗碳后缓冷,再次加热淬火。再次加热淬火的温度应根据工作要求而定,一般可选在稍高于心部成分的Ac3点,也可选在Ac1和Ac3之间。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的合金渗碳钢零件,淬火加热温度应选为稍高于Ac3点的温度。这样可使心部晶粒细化,没有游离的铁素体,可获得所用钢种的最高强度和硬度,同时,强度和塑性韧性的配合也较好。这时对表面渗碳层来说,先共析碳化物溶入奥氏体,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硬度稍低。
对心部强度要求不高,而表面又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时,可选用稍高于Ac1的淬火加热温度。如此处理,渗层先共析碳化物未溶解,奥氏体晶粒细化,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而心部尚存在有大量先共析铁素体,强度和硬度较低。
为了兼顾表面渗碳层和心部强度,可选用稍低于Ac3点的淬火加热温度。在此温度淬火,即使是碳钢,在表层由于先共析碳化物尚未溶解,奥氏体晶粒不会发生明显粗化,硬度也较高。心部未溶解铁素体数量较少,奥氏体晶粒细小,强度也较高。
一次加热淬火的方法适用于固体渗碳。当然,液体、气体渗碳的工作,特别是本质粗晶粒钢,或渗碳后不能直接淬火的零件也可采用一次加热淬火,虽然较直接淬火,成本有所提高,但在渗碳钢中适用性广,且淬火后钢的性能较直接淬火也有显著提高,且生产成本和周期远低于二次淬火。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渗碳后淬火方式[3]。
1.4.2 直接淬火
直接淬火是在工件渗碳后,预冷到一定温度,然后立即进行淬火冷却。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气体渗碳,真空渗碳或液体渗碳。固体渗碳时,由于工件装于箱内,出炉,开箱都比较困难,较难采用该种方法。
淬火前的预冷可以是随炉降温或出炉冷却。预冷的目的是使工件与淬火介质的温度差减少,减少应力与变形。预冷的温度一般取稍微高于心部成分的Ar3点,避免淬火后心部出现自由铁素体,获得较高的心部强度。但此时表面温度高于相当于渗碳层化学成分的Ar3点,奥氏体中含碳量高,淬火后表层残余奥氏体量高,硬度较低。
直接淬火的优点为:减少加热,冷却次数,简化操作,减少变形及氧化脱碳。缺点为:由于渗碳时在较高的渗碳温度停留较长的时间,容易发生奥氏体晶粒长大。直接淬火虽经预冷也不能改变奥氏体晶粒度,因而可能在淬火后机械性能降低。只有本质细晶钢,在渗碳时不发生奥氏体晶粒的显著长大,才能采用直接淬火[3]。
1.4.3 两次淬火
在渗碳缓冷后进行两次加热淬火。第一次淬火加热温度在Ac3以上,目的是细化心部组织,并消除表面网状碳化物。第二次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在高于渗碳层成分的Ac1点温度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加7位QQ324_9114找源文(780℃ ~ 820℃)。二次加尔淬火的目的是喜欢渗碳层中马氏体晶粒,获得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的渗层组织。
由于两次淬火法需要多次加热,不仅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会增加热处理时的氧化,脱碳及变形等缺陷。以前两次淬火法多应用于本质粗晶粒钢,但是现在的渗碳钢基本上都是用铝脱氧的本质细晶粒钢,因而目前两次淬火法在生产上很少应用,仅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才偶尔采用[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5CrMo钢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组织的影响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