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从银氨溶液中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离子 第6页

更新时间:2016-8-23:  来源:毕业论文
(3)PVP浓度对紫外吸收的影响
当PVP/AgNO3小于1:1时很难得到银纳米颗粒。随着PVP/AgNO3比例增加,颗粒团聚体尺寸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PVP/AgNO3比例小于1.0时,PVP对Ag+的保护作用不完全,颗粒粒径较大,长径比也较大,使吸收峰红移,当PVP/AgNO3比例大于或等于1.O时,PVP进一步保护作用就不太强了,粒子粒径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红移程度较小,于是得出如下结论:
(1)在DMF还原AgNO3溶液的过程中,PVP起到了延缓Ag+的还原和防止纳米银颗粒团聚的作用,其保护作用显著。
(2)银的纳米级材料在氯仿体系中具有荧光现象。
(3)PVP的浓度影响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当PVP与AgNO3的质量比为l:l时,PVP对Ag+的保护刚好完全,处于临界条件。
(4)聚乙二醇既具有还原剂的功效,还是稳定剂和反应介质,在它的存在下,Ag+可被还原成纳米银粒子。
D 甲醛作还原剂
胡毅[11]等曾经用甲醛做还原剂制备银粒子,简要步骤如下:
银氨溶液:量取一定量的AgNO3,溶液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对应量的NaOH溶液,然后连续振荡下滴加NH3·H20至使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NH3·H20不应过量,否则会使试剂的灵敏性降低,同时制备的银氨溶液不能久置存放.以免生成一种爆炸性沉淀(叠氮化银),在具有磨口塞的瓶中存放更为危险;银镜底液: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配好的分散剂A和B,预先快速搅拌5min后,加入反应量的甲醛(稍过量为好,加热有挥发);银镜反应:将制备好的银氨溶液稀释到一定体积倒入酸式滴定管中,边高速搅拌边慢慢滴入反应底液中,析出细银粒。该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1)用银镜反应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纳米级银粒子,颗粒大小l0~40nm,平均直径17nm纳米级银粒子常温下,对酸、碱、盐和有机溶剂的稳定性很好,高温下对部分物质的稳定性不好,如浓硫酸保险粉和氯化镁。其中,氯化锌的稳定性,常温、高温都不好。纳米级银粒子对时间的稳定性,随着粒子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质量分数越小,时间稳定性越好。
(2)AgNO3用量与纳米银颗粒大小不成正比,AgNO3用量越少,得到的纳米银颗粒不一定越小。原因是分散过程可能受到干扰,造成氧化过程分散不匀,颗粒变大,如分散剂复配不当,也易造成颗粒团聚,使颗粒尺寸变大。
E 硼氢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还原剂
樊新[5]等曾经用硼氢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还原剂来制备纳米银粒子,其简要操作步骤如下:
将硝酸银粉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PVP并充分搅拌得氧化液,将硼氢化钠和氢氧化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还原液。在超声振荡和恒温磁力搅拌下,以3O滴/分钟的速度将氧化液滴加到还原液中,控制恒定温度至反应结束,用去离子水洗涤反应产物并超声振荡分散,lO000r/min离心分离,乙醇、丙酮洗涤沉淀物两次,再次高速离心分离后于4O℃真空干燥3h,得纳米银粉。该实验反应方程式如下:
NaBH4  + 4AgNO3 + 4NaOH 一 4Ag + NaB(OH)4 + 2H2 + 4NaNO3
并且通过TEM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采用NaBH4还原AgNO3,并利用超声震荡和保护剂PVP制得纳米银粉,避免了纳米银粒子的团聚效应,银粒子大小有效控制在18纳米左右,PVP保护作用,超声震荡和剧烈搅拌,调节了反应速度,降低了粒子间碰撞而引起的枝联和团聚,控制了粒子粒径大小和粒径大小分布范围和形貌。制备纳米银离子的最佳条件为:NaBH4和Ag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AgNO3的初始浓度为0.2mol/L,AgNO3:PVP为1:1.5,温度为45℃,超声震荡及剧烈搅拌下反应30min。此方法可获得粒径大小分布范围窄,平均粒径大小为18nm,分散性好,纯相立方晶系球形纳米银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从银氨溶液中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离子 第6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