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论本科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养

更新时间:2014-7-8:  来源:毕业论文

论本科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养
【摘要】文章论述了在本科教育中实施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建议本科教育提出实施企业家精神培育。对目前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本科教育;就业能力
一、“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及其发展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商业企业家精神(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即:基于创新和风险之上的创业精神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创办公司,从无到有开创事业”。
  近年来,西方学者将企业家精神做了进一步拓展,他们从能力的角度对企业家精神重新定义,即:认识机遇并开发必要的资源去利用这种机遇的能力。这种基于能力的定义具有两个重要的现实意义。(1)作为一种能力,企业家精神并不必然地在每个人身上等同分布。它强调了不同能力的企业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2)作为一种能力,企业家精神既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传授来培育。这为大学培育企业家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实践
早在194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就开始进行企业家精神培育。但在随后的若干年内,企业家精神教育并未流行开来,甚至在它的发源地——哈佛商学院也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在随后的20年中传统大型企业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创新与随机应变并未成为传统大型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科学和通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面貌。美国首先抓住了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大量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并诞生出像微软、IBM、英特尔等实力强大的高科技公司。这些高科技企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并对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本科教育中实施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以数量为特征的扩招是否有必要?高等教育走出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该宣言明确提出,只要学业合格,人人应当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是一项基本人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政府作出扩招的战略决策顺应了世界潮流。另外,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仅高于几个不发达的国家,如: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由此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高等教育不能止步,更不能后退。因此,中国高校扩招是反映潮流、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英明决策!可以预见,我国高等教育将继续沿着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后的发展将重点解决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矛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此情况下,培育企业家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必然成为各高校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可行性
传统观点认为,本科学生由于年龄较轻、社会经验不足、资金量小等特点,自己开办公司难度极大。这种观点缺乏对当今创业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当今的创业环境传统产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代之以计算机、通讯、微电子、网络、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咨询、文化传媒、创意策划等新兴产业成为创业环境的主要力量。对这些新兴行业而言,资金规模已不再是企业实力的标准,而创新技术、创意思文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些正好是年轻的大学生们的强项。由于年轻,他们思文活跃,善于创新;由于年轻,他们反映敏捷,容易发现机遇;由于年轻,他们充满激情,行动果敢。腾讯和百度的神话便是有力的佐证。另外,社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包括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创业板融资等。大量的事实证明,当今社会大学生正在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并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骄人业绩。因此,在本科教育中进行企业家精神培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

四、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措施建议
(一)营造以创新为特色的大学文化,为企业家精神培育创造良好氛围
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活动有关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客观上需要创新性的大学文化,这已经为国外成功经验所证实。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僵化、抱残守缺的大学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文章认为,构建创新性大学文化应该从学科建设、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推动。[1]具体包括:(1)促进学科的交叉和创新,这是构建创新文化的重要基础;(2)依托大学师生倡导研究性教育教学,这是促进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3)打造创新性教师队伍,这是构建创新文化的根本保证;(4)推动大学管理制度改革,实现高校体制、机制的跨越,这是促进创新文化建设的任务内涵;(5)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为大学的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是现代大学构建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本科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创业者讲座、模拟创业实践。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就是学习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所必须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并且对一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剖析,找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2)创业者讲座就是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或校友就创业过程中的体会和观点与学生们交流,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创业热情;(3)模拟创业实(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66页)践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创业计划书,进行讨论评价,锻炼学生的理论修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体验创新内涵
  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的实质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我校每年都要组织若干次以创新为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项目竞赛(大学生根据市场调查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创业计划书,由专家和企业评选优秀项目)、市场调查竞赛(由学生选择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完成调查工作,并指出市场机遇和市场威胁)、大学生职业规划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制订职业发展规划,评委根据该规划的可操作性高低进行评选)以及网络营销大赛(参赛小组独立建立营销网站,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网站访问量和营销收入计算成绩)。无疑,这些活动对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这些活动,亲身体验了创新活动的酸甜苦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西南民族大学参加GMC挑战赛,获得中国赛区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学们的企业家素质得到充分展示,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目前,西南大学约20%的学生有明确可行的创业计划,他们希望毕业之后自主创业。
(四)培养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精神,而行动意识和行为能力则是这种精神的最终体现。识别机遇、设法利用机遇、争取外部资源、实施计划,无一不需要行动。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行为。学校应该制订具体的措施促成创新行为实现。例如:设立学生创新基金;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的创新项目与投资人牵线搭桥;做好创新项目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卫.服务于人类发展的大学创新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张妍.试论企业家精神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7,(1).

论本科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养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