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中国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2页

更新时间:2011-3-17:  来源:毕业论文
  三、国内心理学发展状况

  1.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00多年来,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心理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对自身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的认识,还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进一步了解。有关人类的认知过程、心理的生理机制等研究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心理学在教育、医疗、工业、人口、军事、司法、航空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更是展示了它在实际应用中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心理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由于旧中国积贫积弱,战乱不断,发展十分缓慢。

  中国的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末创办的新式学校,在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18年,陈大齐出版了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心理学大纲》;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与此同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我国心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951年正式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56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制定了12年的发展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心理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在工程心理学研究中引入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思想,教育心理学家对程序教学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在生物心理学和感知觉方面的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学曾遭受了两次大的摧残性的冲击。1958年,心理学受到批判。在“文革”期间,心理学遭受毁灭性打击。研究和教学被迫终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被撤销。建国后的初步繁荣阶段到“文革”期间完全停滞不前。在“文革”中,心理学被污蔑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必须“彻底砸烂”。撤消了中科院心理所和各大专院校的心理学教研室,停止开设一切心理学课程,广大心理学工作者下放劳动,有的被迫改行,有的遭受迫害。心理学的发展处于完全停滞状态。十年动乱后,心理学重获新生,逐步恢复并稳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心理学得到稳定、迅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目前,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外,还有4个研究机构和17个心理学系,它们均附设在高等院校,其中大部分是在师范院校。约有5000名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国心理学会于1980年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先后与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心理学界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关系。1994年,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相继将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列入我国21世纪领先发展的九大学科之一。1996年申办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获得成功(2004年在中国北京举行)。2000年,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国际性心理学大会——第16届国际行为与发展心理学大会。此后,2004年先后在西安举行了第17届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在北京又举行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下属有11个专业委员会,共有2800名会员。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设有心理学专业的单位也从10多个发展到100多个,主要分布在师范类大学,少数综合大学和医学院校,个别其他专业类院校也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

    在2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心理学在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某些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科学的总体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1998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科学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心理科学的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工业化国家。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有大约500位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家;在发展中国家,每百万人约有心理学家100名,而我国每百万人中只有心理学家3名,这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不相称的。

  心理学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国内许多新的单位应运而生,逐渐形成强弱、新老合作互助模式,推动我国心理学向横向和纵向双轨道发展。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也得以进一步发展。这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性,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从学科专业划分来看,我国心理学发展方向分为基础与应用两大领域;从学科发展来看,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时存在一定的交叉学科的渗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专业设置和建设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绝大部分建立的时间比较短。由于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基础不同,因而在心理学专业建设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近几年受大学扩招的影响,有些仅有10名左右专任教师的心理学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却在60~70人,甚至超过100人。这种教学资源上的欠缺和招生人数过多的失衡状况,必然影响到专业培养质量。传统的专业设置重理论轻应用,不够细化,与现实需求的吻合程度较差,针对性不强。专业建设也缺乏清晰的标准和规范。

  相应地,我们也存在教学中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忽视应用的现象。国内的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教材陈旧、本土性研究知识缺乏,各个专业方向发展不平衡。课程的理论性太强,没有考虑到现实的需求,与社会需要脱节。有的理论课程重复较多,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之间,需要调整。

  二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这包括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师资力量在许多单位都是薄弱环节。有的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研究工作受到影响。有些课程的教师由于没有接受专门的训练,就按照教学参考书讲课,应该开设的实验课由于没有实验条件或者教师没有能力而无法进行实验课教学。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新近开办的专业,一些开办历史较长的心理学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以生理心理学为例: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曾于1996年做过调查,在所调查的9个单位中,开设生理心理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仅有3个单位。现在开设生理心理学课的已经比较普遍,但是能够开设生理心理学实验的单位仍然很少。

  在人才培养上,虽然近十余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仍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人才素质不高,理论素质和应用素质有所欠缺,缺乏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不了新的社会需要,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既影响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又阻碍了心理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