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数码相机定位数学建模论文 第3页

更新时间:2010-3-28:  来源:毕业论文
数码相机定位数学建模论文 第3页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出靶标图象的中心为: 、  、 、   具体算法见附录一。
(3)模型误差估计由以上公式可得:对其求导,对模型进行精确度分析,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可得: ,   ,  
根据测量数据的最大测量误差1.1385(见附录五),像点坐标的误差不超过±0.8
可见,计算误差小于测量误差,所以模型的建立过程比较合理,所建立的多步决策模型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求解,并且用到了拟合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具有推广意义。
4.2.2模型改进
可以从照相机成像原理可知,当实物与相机镜头不在同一个水平直线上,或两者不互相垂直时,实物在照相机存储介质上的成像可以分解为两个变换,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实物经过射影变换,形成一个与照相机镜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垂直的虚象。第二步,照相机将实物在第一步中所成的虚象,通过照相机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存储在照相机的存储元件上。图(五)
坐标旋转后,射影变换对坐标有压缩,在近似方程上添加相互影响因子,考虑到y对 有相应的影响,并且x对 也有相应的影响,得到射影变换的方程如下所示:                   (3)对(3)用对近似模型同样的方法求解可得:
f=55.33565、  =1.580000、  =1.570796 、 =20.49101、 =0.000000
 =1.000000、  =0.2602870E-01、   =0.2058999、     =1.000000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对旋转和缩放同时进行考虑,更加详细的分析,原图经过仿射在镜头中所成的虚像发生了旋转和缩放变换的结果,比(2)式更加精确,其精确度和稳定性更加可靠。
4.3问题(4)的解决模型:
用此靶标给出两部固定相机相对位置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在分析最简单的平视双目立体视觉的三文测量原理基础上,现在考虑一般情况,对两个摄象机的摆放位置不做特殊要求。如图所示:图(优)
设A,B为相机的位置,L为两相机的距离,C为物平面中心, 为物平面上的向量。
 是A点相机拍摄时的坐标系, 是B点相机拍摄时的坐标系,
 从 平移到 为 , 从 平移到 为 ,              (41)  
根据对问题(2)的解决方法,可以直接得到  、 、 、 、 、 。
( , ),( , )是CR在两个坐标系中的方向角,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与 的夹角为 , 与 的夹角为 ,
 与 的夹角为 , 与 的夹角为 ,
所以( - ),( - )是两个坐标系的方向角,
可以旋转坐标系 ,让 = , = 时 与 相当于平移,调整照相时的姿势,可以使 轴与 轴平行,即 =
此时图为图(七)
只要把 轴转动 角时坐标系 与平行 ,所以 = -
由于AC,BC为物距,所以AC= ,BC= ,即                               (5)
从而得出两相机的相对距离。
5.结果分析与检验
将靶标示意图中的各圆的坐标值通过(3)式计算得到相应的点列,然后在Matlab中用点列做图(见附录三),图中我们用相应的影射坐标做出了由圆D影射出的 椭圆的部分图像。从图可直观的看到影射图像所成的图很接近椭圆。说明其算法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可靠性。
6.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优点 :该模型对问题的求解方法简单,引用常用的数学软件就可以对问题进行图形处理,比如利用几何画板,LINGO、Mtalab等软件就很方便的完成了对所需问题的图形处理。
缺点:在求解时,所取的像平面上部分点的坐标不够准确,且取点太少,同时在结果中存在并不稳定的可行解。由于误差的存在,最终的解不够精确。
改进:在用照相机照相时应尽量让像中心在靶标坐标原点上,以减少系统参数;尽量减小像平面和物平面的夹角;进行计算时,多取几组点,且每个点的坐标应尽可能的取的很精确。
7.参考文献
[1]Stephen Wolfram . Major New Feature in Mathematica Version 2.2. Wolfram  Research  Inc,1993
[2]Slama C C.Manual of Photogyammetry. 4th ed,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1980
[3]Xu G, Zhang Z Y. Epipolar geompty in stereo,motion and objectr recognition,a unified approach.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6
[4]A. H. 吉洪诺夫,A.A.隆马尔斯基.数学物理放趁
[5]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梅向明,刘曾贤,王汇淳,王智秋,高等几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2004
[8]张韵华,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张世英,刘智敏,测量实践的数据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10]张广军,机器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1]马颂德,张正友,计算机视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张广军,周富强,基于标准长度的立体视觉传感器结构参数标定方法[A],.2001年航空工业测控技术学术交流会:259~263
[13]周富强,双目立体视觉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航空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2
[14]李尚志,陈发来,数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金名蜚,一种新的人眼定位算法[J],淮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2卷第3期
[16]赵云梅,朱文宗,二文射影变换式的求法[J],高等函授学报2006.6第20卷第3期
[17]许光顺,二文射影变换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2000.10第13卷第5期
[18]杨心衡,二文射影变换不变元素讨论[J],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4,9,第7卷第3期
[19]孙客宽,求二文射影变换式的矩阵算法[J],高等函授学报,2000,6,第13卷第3期
[20]施伟民,陈增鸣,四角形点集间的射影变换的表达式[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2,第22卷第1期
[21]张桂梅等著,一种新的射影变换下平面多边形的识别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学报 ,2007,2,第2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数码相机定位数学建模论文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