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10-2-11:  来源:毕业论文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大量的民工的产生,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建设新农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也因为这些农民工的进入,发展的更加迅速。但是,随着这一事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的问题却更加突出。在这些父母外出后,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孩子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留守综合症”。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其道德教育缺失更加令人担忧。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在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

  1、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的现状

  所谓临时监护,是指在第一监护人缺失的情况下,由代理监护人临时看管、监护的情况。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家庭子女大部分由祖辈照顾,即隔代抚养。这种隔代抚养和临时监护对于孩子的父母是有利的,他们可以比较“放心”地在外打工挣钱。但是,这样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2、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所带来的问题

  很大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只是被交给祖辈来抚养,但是,这种隔代教育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之处。如:我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孙某,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在外经商,所以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由于家庭条件好,加上父母经常寄钱给他零花,在同学眼里他就像一个阔少爷。渐渐地他成了一些不良少年拉拢的目标,带着他学抽烟、喝酒、学赌博,甚至一起打群架。没多久,原来成绩还较好的孙某,就开始门门挂“红灯”了。

  因此说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的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抚养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儿童心理的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首先,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是造成孩子的心理老年化。第二,由于老年人大多喜爱安静而不喜爱运动和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变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襟,活泼、宽容的性格。第三,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爱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使孩子没有机会作自己的事。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

  (二)、留守儿童的情感现状:亲情的缺失

  1、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因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客观上产生了“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的次数很少,长期的分离与缺乏联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与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身心变化。

  2、亲情的缺失导致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需要心灵的沟通。这种需要不是金钱可以满足的,也是任何其他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时间特点,不同的时间段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历程,一旦缺失,就会出现心理的不健全。如:安徽省巢湖市有个女孩,父母均在外打工,她随爷爷奶奶生活。这个女孩说过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爷爷奶奶都没有文化,不理解我,只会骂我笨,我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有个星期天,爷爷奶奶打牌去了,我把他们的蚊帐点着火,想把他们的房子烧掉,看到火越烧越大,我吓坏了,赶紧舀水把火浇灭,他们回来又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可以想象“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亲情的缺失易导致儿童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孩子缺乏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留守儿童的品德现状:道德滑坡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但是父母和监护人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真空层”。儿童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容易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调查发现,31%的留守儿童有撒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财、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的不良习惯。目前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超过20%,许多孩子因为寂寞孤独流连上网,聚众滋事,甚至打架偷窃。

  (四)、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成绩差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在学习和生活上照顾孩子,部分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在他们眼里,父母也没有读过几年书,照样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联系而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劳动力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二、产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资源的影响

  1、农村教育信息渠道不畅。农村由于经济和交通方面的原因,信息相对闭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都是沿用旧习或是主观臆断。教育信息渠道的不畅,直接导致农村社会整体上对心理健康概念的陌生。2、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在某些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只是将其作为一科课程来上,通常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囫囵吞枣。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工具,直接导致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制约了农村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二)、农村教育观念的影响

  1、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影响。隔代抚养的祖辈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经验教育儿童,他们认为 “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缺乏对儿童平等的沟通。2、父母的影响。父母为了节约开支,很少或根本不回家与子女团聚,有的甚至都很少联系。在他们的观念中,对孩子的歉疚可以用物质来弥补。而金钱的满足却造成了儿童一味的吃喝玩乐,甚至道德败坏。3、儿童自身的影响。由于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父母的管教,儿童很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儿童在没有约束的“自由空间”里吃喝玩乐,成绩下降,最终贻误终身。

  (三)、农村家庭环境的影响

  归根结底,农村留守儿童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大部分是因为没有父母的及时监护而导致。农村家庭中的父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过上好日子,给孩子一个好的物质环境。但是在无形中却造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儿童亲情的缺失,由此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三、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日益严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在留守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亟待重视和关注的社会化工程

  (一)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这种影响将对于孩子的一生产生难以弥补的危害。当今最重要的是在农村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和老师能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能够在留守儿童心理失衡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失衡进行调适。

  (二)完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教育监护体系

  首先,延伸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对留守儿童给与特别的关爱。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所以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更加重要了。教师既要做良师,也要做严父慈母,既要教育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使他们在学校、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其次,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督体系。由乡镇政府、学校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负责,从提供心理指导到学业关怀,立体地形成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方针。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而日趋严重。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性格孤僻、自闭、很少与人交往,更有甚者出现焦虑症、学校恐怖症、分离性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等。这些心理健康障碍和疾病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但农村,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更谈不上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农村中信息是闭塞的,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更值得人们深思。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解决农村进城务工父母这一根源问题,也许需要学校、社区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父母的关心在孩子发展中至关重要,但学校在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培训家长和代理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孩子普及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自己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也是及时的,而且效果可能更明显有效。

  笔者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身处农村,对农村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感到担忧。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能够齐心协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坚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在实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和处理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