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施工组织设计 第5页

更新时间:2009-5-20:  来源:毕业论文
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东西湖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5页
操作程序和工序交接关,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要按标准进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把好质量评定关,质量检查评定达不到标准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直到达标为止。
6、突出重点 严格质量管理点管理
针对本工程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以及质量关键部位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建立质量管理点。根据特点,编制特殊工程施工工艺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实施预测预防,进行超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每一分项工程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施工质量。
7、开展QC小组活动 克服各种质量通病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在创优过程中,进行技术攻关,狠抓薄弱环节,严格按工艺施工,以彻底消除质量通病。桥梁施工中采用打腻子、整体钢模预留泄气孔等措施消除错缝、漏浆、气泡等通病;通过QC活动,更好地落实各项质量措施。在抓好当前工序质量的同时注意保护上道工序成果,注意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详见后述:《克服各种质量通病的措施》。
五、  保证施工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
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每分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2、坚持工艺试验制度。本标段拟采用的新工艺、设计采用的新设计、重要的常规施工工艺等在第一次实施前,均安排试验单元进行工艺试验。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优选施工参数,优化资源配置。
3、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
4、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5、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优、  克服各种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
为达到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的质量目标,拟采取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1
一、桩基工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 孔深测量基点、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测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2.孔底沉渣过厚 清孔不彻底 1、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2.清孔、下钢筋、浇灌砼连续作业。
3.坍孔 岩层变化、措施不力 1、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4.孔径不足 钻头直径偏小、土质特殊 1、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2、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孔时,宜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方法,以扩大孔径。
5.钻孔漏浆 岩层变化、溶洞 1、加大泥浆视密度或倒入粘土。
2、护筒防护范围内,封闭接缝;加长护筒。
6.钢筋笼位置、尺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加工、运输、安装工艺有误 1、钢筋笼较大时,应设φ16或φ18加强箍,间距2~2.5m。
2、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制作或吊放。
3、设置足够的环状砼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
7.砼浇筑中非通长的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底标高以下砼灌注速度过快、导管提升不及时、流砂 1、浇灌砼导管不能埋得太深,使砼表面硬壳薄些,钢筋笼容易插入。
2、将2~4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3、保持合适的泥浆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筋。
8.桩身砼蜂窝、孔洞、缩颈、夹泥、断桩 砼配合比或灌注工艺有误、 1、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2、连续浇筑,每次浇筑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能太长。
3、导管埋入砼不得小于1m,导管不准漏水,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4、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锥形铁皮罩,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2
二、钢筋工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钢筋严重锈蚀 保管不善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场后加强保管,钢筋进要下垫上盖。
2.钢筋弯曲不直  1、采用调直机调直。“死弯”者紧用。
2、对严重曲折的钢筋,调直后应检查有无裂纹。
3.钢筋脆断 材质或加工工艺问题 1、钢筋冷冷加工的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运输装卸方法不得造成钢筋剧烈碰撞和摔打。
3、Ⅱ、Ⅲ级钢筋用电弧点焊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4.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4、分不清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时,均应按受拉要求施工。
5.钢筋绑扎时缺扣松扣多,钢筋骨架变形。  1、控制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20%,且不应集中。
2、钢筋网或骨架的堆放场地平整,运输安装方法正确。
6.弯钩朝向不正确,弯钩在小构件中外露  1、弯钩朝向应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薄板等板件弯钩安装后,如超过板厚,应将弯钩放斜,以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
7.箍筋端头弯钩形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1、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规定。
2、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搭接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8.钢筋绑扎接头的做法与布置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最低要求为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的95%。
2、受拉区Ⅰ级钢筋绑扎接头应做弯钩。
9.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有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认真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10.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或垫块设置等固定方法不当,钢筋严重错位  1、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控制砼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大变形和错位。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2
质量通病 检查方法 控制措施
11.钢筋少放或漏放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 加强配料工作,按图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2. 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
12.钢筋代换不当,造成结构构件的性能下降  钢筋代换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裂、刚度、抗震以及构造规定的要求,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13.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 焊接材料、焊接方法与工艺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 第5页的规定。
2. 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并只准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3. 焊接前必须试焊,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施焊。
14.接头尺寸偏差过大  1. 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2. 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15.焊缝尺寸不足  1. 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
2. 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16.咬边焊缝与钢筋交接处有缺口  1. 选用合适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
2. 焊弧不可拉得过长。
3. 控制焊条角度和运弧方法。
17.电弧烧伤钢筋表面,造成钢筋断面局部削弱,或对钢筋产生脆化作用  1. 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2. 不准在非焊区引弧。
3. 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
18.焊缝中有气孔  1. 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
2. 焊接区应洁净。
3. 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焊缝金属中气体完全外逸。
4. 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19.对焊接头脆断  1. 采用“闪光—预热—闪光”对焊工艺。且预热频率采用较低值,以减缓加热和冷却速度。
20.闪光对焊接头未焊透,接头处有横向裂纹  1. 直径较小钢筋不宜采用闪光对焊。
2. 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操作技术要点。扩大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3. 选择合适的对焊参数和烧化留量,采用“慢→快→更快”的加速烧化速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施工组织设计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