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宗教意识表现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73-03

一。宗教意识来源

蒙古族主要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萨满教是北方操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一些民族普遍信仰论文网的一种原始宗教。萨满“一词迄今发现最早出现在南宋学者徐梦莘的二朝北盟会编中,当时的蒙古语族人信仰此教。中华民国以后,萨满教日益衰落,但在民间,仍有其浓厚的影响,甚至以变异了的形态残存下来。但蒙古族受喇嘛教影响最深。13世纪中叶,蒙古族人开始接触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到17世纪上半叶,藏传佛教成为蒙古全民信奉的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以宗教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宗教改革,经过宗教改革,境内蒙古族仍主要信仰喇嘛教,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日趋淡化,尽管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广大的内蒙古地区,仍有数以百计的佛教寺庙,香火不断。

蒙古族题材电影正是抓住了萨满教和喇嘛教对蒙古族人深刻的影响这一特点,使得宗教意识表现贯穿于电影始终。电影中的宗教意识表现,可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而进行分析。

二。表层宗教意识表现

表层上看,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宗教意识表现分为四个方而,分别体现在人物的服饰与物品意象。思想行为。电影中的音乐和民族风俗上。

(一)人物的服饰与物品意象

电影中,人物的服饰与物品及一些意象体现了蒙古族鲜明的宗教意识。

首先,人物服饰与物品的色彩主要为蓝色和白色。蒙古族信奉过萨满教,崇拜苍天,认为天是神圣的,而蓝色正是天的颜色。蒙古族的传统宗教萨满教认为白色寓意着善“,人们喜爱白色,将美好的理想。希望寄托于白色,用白色象征本民族的兴旺与发达,白色充满视野。蒙古人喜欢白色长袍,而老人喜欢穿白衫象征长寿。在蒙古人心中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吉祥。干净和对朋友的真诚坦率,白色成了一种崇高和阳刚之美。在东归英雄传中,萨其尔玛一直戴着白色的头巾;嘎达梅林中,牡丹穿着白色的蒙古袍在那达慕上赛马;嘎达拿着请愿书将走上向王爷请愿的路途时,老人代表乡亲们送上蓝色的哈达。这些场景中人物服饰及物品中蓝。白两色的大量出现,正是宗教意识的表现。

其次,人物服饰与物品上的图案表现了蒙古族人宗教影响下的图腾崇拜。蒙古族民间图案中,盘肠图案是十分常见的纹样,最初属吉祥图案,是八宝之一(佛教经常用八种器物象征吉祥,人们称之为八吉祥“或佛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肠)。如悲情布鲁克里,阿爸对卓拉说我看的出,你的心在动摇“这句话的场景中,他身后的柜子就有着盘肠图案。

最后,蒙古族生活中及语言中涉及的一些意象,表现了浓厚的宗教意识。如电影嘎达梅林中的那达慕大会上,牡丹把哈达扔给了嘎达,说:老嘎达,你已经是草原上的一只鹰啦!“这里出现了鹰这个意象;在悲情布鲁克中,鹰这一意象也出现多次:卓拉说车凌你是草原上的鹰“时,第一次出现了鹰“这个词,而在卓拉转身策马离开后,画而上出现了空中雄鹰飞翔的镜头,接着车凌也模仿鹰飞翔的姿势骑马奔向卓拉。这是因为,蒙古族认为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它是萨满神圣家族中独具特色的圣鸟,也是北方狩猎民和游牧民英武吉祥的象征。因此,鹰“这一意象在蒙古族电影中频繁出现,正是蒙古人对于鹰的崇拜与喜爱的表达,是宗教意识表现的结果,体现了萨满教的图腾崇拜及对蒙古族人的影响。另外,嘎达梅林中老人拉马头琴时倚靠的喇嘛塔,王爷和嘎达脖子里戴的佛珠;悲情布鲁克中阿爸手里摇的转经桶,家里供奉的佛像;黑骏马中奶奶给白音宝力格戴上的护身符,都是宗教影响下的产物。

(二)人物的思想行为上

人物的思想行为也表现了蒙古族的宗教意识。

蒙古族人的宗教观念主要是天神观。原始蒙古萨满教崇拜白然。崇拜动物。崇拜祖神,其核心是天神崇拜。元史?祭祀志中说: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成吉思汗时代,萨满教天神观己步入自然宗教的阶段,由腾格里“演变为“蒙格腾格里“,即由天“演变为长生天“。在那之后,长生天“便是蒙古民族的最高天神。蒙古人以苍天“为永恒神,所以称其为长生天“。在嘎达梅林中,多次出现了长生天“这个词:老人在献给嘎达哈达之后,乡亲们齐呼愿长生天保佑“;嘎达率领民众抗垦前,向长生天“起誓;嘎达在不忍处决朋友巴特尔时说我向长生天起过誓,不许任何人伤害百姓“。二次长生天“的出现,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了蒙古族思想中的天神观,使电影的宗教意识表现得以强化。而在悲情布鲁克中,车凌同几个兄弟对着敖包,向苍天起誓;阿爸拿着转经轮一直念经;卓拉到吉丽玛女神热雨谷诉说报仇之心;车凌向苍天起誓没有杀死嘎拉森;当卓拉问车凌嘎拉森为什么会选择死时,车凌只说了句人的生死在于天“;卓拉说着布鲁克草原给我作证,佛爷在上,我是清白无辜的“和车凌一起消失在燃起熊熊大火的毡包中。这些人物的行为与思想,都表现了萨满教的天神观与喇嘛教的佛祖观念对蒙古族人深入骨髓的影响,宗教意识表现的淋漓尽致。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说到:蒙民崇信喇嘛教,深入骨髓,故每家三丁必有一人或二人为喇嘛,各旗皆有活佛,甚有一旗而四活佛,一庙而两活佛者。而蒙民皈依,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磕头之礼,不远千里而往。盖蒙人以一切患难幸福委心于佛,故患病则诵经,忏悔则诵经,丧葬则诵经,幸事则诵经以谢佛。几无日不哮经,即无日不请喇嘛也。“由此可见,喇嘛在蒙古族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喇嘛教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人民,如黑骏马中,奶奶让白音宝力格走前拜佛,是表现了祈求佛祖保佑。路途平安的美好愿望;斯琴杭茹>中蒙克剃度当了喇嘛,是当时家里必须有至少一人为喇嘛,喇嘛地位较高的结果。(三)电影中的音乐和民族风俗上

电影中的一些音乐同样表现了蒙古族的宗教意识。斯琴杭茹中,杭茹疯了之后,跑到沙漠,电影中响起了佛教音乐,既营造了悲惨伤感的氛围,表现了对其遭遇的悲悯,也是蒙古族宗教意识的表现与传达。悲情布鲁克中,用死人祭祀时,响起了佛教音乐,似乎是在警示世人不要作恶,使影片有了更加浓郁的宗教色彩。

在民族风俗上,宗教意识表现更加明显。在嘎达梅林中,那达慕大会开始前,老人念着经先将杯中的酒敬天,然后大会才正式开始。这是因为蒙古族平时要对天神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每次宴请,举杯祝酒。食肉都要先敬天,然后才能吃喝。蒙古人认为天有天神,它是赋予生命的;地有地神,它是保佑人畜平安的。天神。地神,都被格外地受到尊崇。这正是反映了蒙古族的宗教意识,表现了萨满教天神观的深刻影响。又如悲情布鲁克中,巨大的萨满佛像周围的柱子上拴着许多死去的人,表现了祭天这一民族风俗;扎那娶卓拉为新娘时,许多萨满跳驱鬼舞,这一独特风俗也表现了浓郁的宗教意识。

三。深层宗教意识表现

深层上看,蒙古族题材电影中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二个方而的刻画都表现了蒙古族的宗教意识。

(一)民族性格

蒙古族的民族性格中有着善。博爱和慈悲,这是宗教意识内化及深化的表现。电影黑骏马中,奶奶和孙女以及寄养在家中的白音宝力格将门外的一匹黑色小马驹抱回毡包中,把屋子烧热,用皮袄和棉被温暖已经冻了很久的小马驹,喂它马奶,尽力挽救脆弱的生命。当白音宝力格问没有妈妈的小马能不能活时,奶奶说:能能,没有妈妈的小羊羔小牛犊小白音宝力格奶奶都能让它活。“这场景充分表现了奶奶的善。博爱和慈悲之心。她会努力让遇到的任何生命都存活下去,只要有希望,就决不放弃;她爱每一个草原上的生命,就算是孙女索密娅被人玷污怀了孩子,她也不顾流言,支持孙女将孩子生下,由此,善。博爱与慈悲之心更加凸显。索密娅也有着同样的性格,她顶着屈辱与压力。失去爱情,仍然努力保护着白己腹中幼小的生命,坚持把孩子生下,艰难地生活,她是善的;在白音宝力格中年回家乡看望她,之后离开时,她说白己再也生不了孩子,希望能抚养白音宝力格的孩子,她那善。博爱与慈悲的性格,同样感人肺腑。他们普遍的善。博爱和慈悲,是佛教思想的内化。发善心施善行,博爱与慈悲之心,是佛教普遍倡导的思想,而蒙古族人对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信仰,使这些思想内化于心并加以深化,日后便使其成为了民族性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影中通过主人公表现出的民族性格,展现了蒙古族深刻的宗教意识。

(二)民族心理

蒙古族的一些民族心理也是宗教意识表现的方式之一。蒙古族有着祈福。饶恕。向善。因果报应等思想与心理,而这些心理正是源于对宗教的信仰,表现了其浓重的宗教意识。如嘎达梅林中,人们愿长生天保佑嘎达,正是相信天神庇佑,有着祈福的心理;嘎达向长生天起誓及不敢违背诺言,反映了相信因果报应的心理。又如悲情布鲁克中,阿爸对打算去杀车凌的嘎拉森说:车凌站在正义一而,你要向他们开枪,会遭佛爷惩罚的。“在老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蒙古族人相信因果报应以及主张向善的心理。在故事中,车凌是为了捍卫世代生存的土地和人们的幸福生活而征战,是好的。善的。正义的行为,而嘎拉森是为已经和日本人勾结的王爷办事,伤害了百姓,做了坏事,要去杀车凌,是恶的行为,邪恶对抗正义,恶对抗善,是佛祖和天神所不容的,所以说杀车凌会遭报应。而嘎拉森既不能违背誓言,不能去杀害正义一而的车凌,又不能而对王爷,矛盾的他无法选择生的道路,因此选择了跳崖,选择了解脱。黑骏马中,奶奶不让白音宝力格杀那个强暴索密娅的罪犯,也是饶恕他人的心理体现。正是对于神灵以及佛的信仰,天神观影响了民族心理,宗教意识由此表现出来。

(三)民族意识

在民族意识上,蒙古族有着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同样是宗教意识影响下的表现。宗教与民族中论述道: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增强了血缘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和氏族社会内部的凝聚力。“对白然物如鹰。鹿。狼等的崇拜,对成吉思汗及祖先的崇拜,充盈着萨满教的宗教意识色彩,而他们对这些相同事物的崇拜,使得彼此的关系拉近,有了共同的思想观念,加强了成员间认同。这些动物有着强烈的集体意识,崇拜他们,也就会学习他们的集体观念;对祖先的崇拜,起初加强了各氏族成员的内部凝聚力,后来成吉思汗祖先便成了整个蒙古民族的象征,内在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便加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也随之得到强化。在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这本书中提到:自古‘民无信不立’。“由此可见,信仰对于民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蒙古族对宗教与图腾等的崇拜,进一步加强了其民族凝聚力。

由上述可知,蒙古族题材电影通过表层外化的事物和深层内化的观念两个方而全方位地。立体地表现了蒙古族的宗教意识。

四。宗教意识表现的效果

电影中多角度的宗教意识表现也有着它自身显著的效果。一方而,宗教意识的表现凸显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大都有其宗教信仰,而其生活与大部分民俗也与所信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古族当然也不例外。蒙古族题材电影正是抓住了这一显著特点,将宗教这一元素如无形之线般贯穿电影的始终,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串联起来,凸显民族特色,展现了宗教意识影响下浓郁而神秘独特的民俗风情。另一方而,突出的宗教意识表现使得艺术与现实巧妙融合,使故事更具感染力。蒙古族虽受宗教深刻影响,但有些现象并不十分显著,而电影则将蒙古族现实生活中的宗教信仰放大化。突出化,使反映的现实生活具有了艺术的美感与吸引力。但缺点也由此产生,即过分的夸张宗教意识影响,可能会超出现实情况而缺少真实感。所以,适当的控制宗教意识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蒙古族题材电影在表层和深层两个方而进行了蒙古族的宗教意识表现,展示了浓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使电影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浅析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宗教意识表现与效果

上一篇:浅析色彩茬國内外电影中的运用【2025字】
下一篇:浅析贾樟柯导演电影的创作观念演变【1894字】

香港电影的港式动作美學【4131字】

音乐里的思想配乐對电影...

青春电影的叙事创新与文化反思【4356字】

青春微电影對弱势群体矛...

震憾二十世纪心灵的黑衣...

震憾二十世纪心灵的黑衣...

隐喻相似性的认知构建与...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