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什么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第3页

更新时间:2010-5-9:  来源:毕业论文
什么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第3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目前发现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清中,存在着自身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这种抗体还可以吸附在巨核细胞的胞浆上,使其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下降。近年研究还证明,血小板---抗血小板抗体复合物,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合成DNA,受到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对血小板有细胞毒的作用,抗血小板抗体还可以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壁,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加重出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急性型:多发于儿童,男女发病无大差异,且以春季为多见。出现紫癜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风疹、麻疹、水痘等)。成人患者则可由药物过敏或无明显原因引起。起病多急骤,常有发热及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皮肤出血呈大小不一的瘀点、瘀斑、紫癜,甚至出现大块血肿。分布不均,通常首先出现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粘膜出血多见于鼻腔,齿龈及口腔。胃肠道,泌尿道及生殖系出血也较常见。颅内出血是本病的严重表现,有剧烈头痛,可以出现脑膜刺激征,及肢体瘫痪。本病肝、脾、淋巴结常不肿大。血小板十分显著,大多数低于每升20×109(2万/立方毫米)。出血多者可出现贫血。一般一周到四个月内症状逐渐消退,少数病例可逐渐转化为慢性。

    慢性型:较为常见,多见于成人,以女性为多。起病缓慢,有长期皮下出血或月经过多病史,可有鼻及龈血。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出血呈持续性或反复性。反复发作的病例常有脾脏轻度肿大,血小板中度减少,一般为每升30-80×109,无贫血及白细胞减少。本病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外,骨髓中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慢性型者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但血小板形成型的巨核细胞比例均减少。部分病例因出血过多,可导致发生贫血。

    治疗方面,除一般支持治疗如休息、预防控制感染、止血、加强营养外,主要用(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2)中药:中医认为本病可分为两型,血热型可用犀角地黄汤或优味地黄丸。气虚型可用归脾汤。(3)脾切除术。(4)免疫抑制疗法: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长春新硷等。(5)输新鲜血和血小板,仅适用于抢救严重的出血病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1.出血的护理。仅有轻微的皮肤出血时,不须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病情。若继续出血不止或出现其他部位和器官出血,就要到医院治疗。

    2.慢性型病期较长,无论病人本人还是家属都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细致的家庭内护理,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疾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3.药物应用与护理。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虽然有效,但长期大量应用或突然停药会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用药,切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激素药,并在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有无以下反应。

    (1)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往往食欲增强,注意饮食适当,不要过食,防止身体过于发胖。用药后,往往出现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等外观的变化,但停药后,会慢慢恢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2)防止感染。用激素治疗后可诱发和加重感染,所以病人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已患感染性疾病者,如结核病等,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同时采取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或必要时停用激素药。

    (3)应用该药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失常等副作用,患有以上疾病者,应慎用或禁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以上疾病症状出现。

    (4)长期、连续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会导致原病复发或加重,还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所以要严格按医生要求按时按量用药。

上一页  [1] [2] [3] 

什么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