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辽宁寸跷秧歌_寸跷秧歌的服装与角色特征和传承 第3页

更新时间:2016-9-13:  来源:毕业论文
 4.小帽音乐
  秧歌表演除歌与舞外,还要表演像“二人转”这样的小戏。在表演小戏前,演员常演唱“小帽”,作为溜嗓、试弦。小帽音乐都是民歌小调,如《月牙五更》、《下盘棋》等。《句句双》的曲调生动活泼,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有一些乐曲表达的是热烈欢快的场景,这一类的乐曲大多都和题目和内容有关系,如《得胜令》。而以地名命名的乐曲则往往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5.打击乐
按照演出场地来说,寸跷秧歌算得上是一种民间的广场艺术,所以,使用到的乐器也都要适应广场这个环境。在进行秧歌表演时,热情的观众一定会非常兴奋,吵吵闹闹的,也会把广场围得严丝合缝的,这时就需要有强大的音量来压制住这些吵闹的声音,无论是唢呐还是打击乐器都能做到这点,都能使表演者和观众听得十分清晰。寸跷秧歌能够带动观众情绪,而打击乐能够带动现场的气氛,再加上具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对于激发观众热情以及烘托气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寸跷秧歌音乐特点
    1.音阶、调式
  寸跷秧歌音乐以五声调式为主,也有一部分优声性乐曲。五声音阶基础上加变宫音si,五声音阶基础上加清角音fa,是优声性乐曲两种形式。前者乐曲在优声性乐曲中运用的较多,后者多乐曲在优声性乐曲中运用的占少数。偏音si和fa出现的次数决定了它们的位置[2],这个位置呢,很重要,对它音乐风格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宫调式、微调式是东北秧歌最常用的音乐调式,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在乐曲中的运用相比之下较为少见。东北秧歌音乐欢快、热情,情绪比较激烈,而形成这种音乐的根本原因就是较为明亮的宫调式和微调式的运用,乐曲中还会经常出现同宫系统的调式交替现象。
2.旋律
寸跷秧歌的传统乐曲如此丰富多彩,与其乐曲的旋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热烈、风趣、欢快和优美抒情是寸跷秧歌音乐特点。旋律时而跌宕起伏时而迂回曲折。其音程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跳进、级进,一般不超过五度。如《反磨房》等乐曲,流畅优美的旋律、且朗朗上口。
  第二、级进与八度以内的跳进相结合。
  第三、作品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欢快华丽,旋律跳进较大。
  第四、超过八度的跳进,大多在唢呐演奏旋律翻高或翻低八度后出现。这种音程的跳进,使乐曲形成对比,特点鲜明。
  3.节拍、节奏
  节奏在舞蹈音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寸跷秧歌传统乐曲的节奏多为2/4拍,也有4/4拍或1/4拍。重音的出现有不确定性,或是第一拍、或是中间的一拍也或是最后一拍。寸跷秧歌节奏变化多样,主要是因为运用了大量的附点音符,特别是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音乐节奏与舞蹈中的“快出脚、稳落脚、膝盖带艮劲”的韵律特点相一致。寸跷秧歌节奏处理也很有特色,唢呐的慢吹与打击乐器的紧打相结合。
  4.对句
  对句的出现也使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对答变得更加从容,且舞蹈动作中的“上”、“下”装也会促使对句的出现(“上装”女角、“下装”男角),所以说对句在音乐中会常常出现。对于对句的使用,它能增加音乐的活力以及音乐的亲和力,同样也能使音乐的气氛更加火爆,高潮。作为比较方整的寸跷秧歌的音乐,它的结构一般是用同一反复乐句的手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浅谈辽宁寸跷秧歌_寸跷秧歌的服装与角色特征和传承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