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独特的喉音艺术_呼麦的唱腔特点论文 第4页

更新时间:2016-7-26:  来源:毕业论文
而SN的演唱方法,尤其是双声唱法,与美声恰恰相反,她的双声唱法正是运用喉咙的紧缩而发出两种不同的音色。首先张开口,让声音从口腔深处发出,发出深深的“a—ou—”,然后嘴唇慢慢收缩,像把声音包了起来,保持简单的口腔共鸣,运用气声唱法,努力呼气,同时保持喉部深处的振动,一点点加强这个振动,提高它的强度,运用闭气技巧,在气息猛烈冲击声带的同时引起其他发音体的共振,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声带的张弛及口腔内部形状产生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最终发出透明清亮、带有类似哨子声的有旋律的高音声部,从而获得美妙绝伦的声音效果。
呼麦这种运用喉咙发声的方法不同于美声通过喉咙发声唱法,前者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称这种唱法为“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后者则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因为运用人声这一无与伦比的表现手段,因此它最具有群众性和亲和力,感人最深,动人最巨,音乐艺术的抒情本质在美声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总之两者都是音乐美的一种表现。十字路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3、针对呼麦的保护与发展提出采用“多种方式”的保护措施
 3.1呼麦的发展现状
   对于民族音乐呼麦来说,它的生存形态和传承轨线并不是单一的,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立演唱方式和非独立演唱形式的双轨传承现象,这一古老的民族音乐在蒙古草原一直被人传唱。当人们首次听说呼麦时,往往不会相信,即便听了唱片和录音恐怕还是半信半疑,因为从古至今的长河中,从来没有提到一个人能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情况,但这是确凿无疑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在其发展中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它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加以提倡。但是,就呼麦这一古老音乐的传承来说,还面临严峻的问题,现在全国已有50多名“呼麦”歌手,但真正有专业水平的不到10人,在关于呼麦的调查中显示,有73%的学生不知道呼麦,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加7位QQ324_9114找源文这意味着,这一民族音乐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受到现代社会及全球化的冲击与影响。而这一境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层面来说是由人们的审美趋势决定的。在全球化的冲击与影响下,呼麦的生存土壤已经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往往大多数人只关心音乐本身,即它的音高,节奏,旋律等外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对它土壤根基的发掘与研究。人们对呼麦审美的社会化环境遭到了“侵犯”,或者说人们对呼麦的审美图式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形成了目前个体对包括呼麦在内的草原文化的同化正在逐渐弱化。直接导致了蒙古族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音乐呼麦的了解与接受程度的降低。所以我们要想对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做出一个解释,就必须从他们的社会、文化、民族共同心理以及民族音乐审美心理出发,追寻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命之源。
 3.2对呼麦的保护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独特的喉音艺术_呼麦的唱腔特点论文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