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艺法自然”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课题

更新时间:2015-3-25:  来源:毕业论文

“艺法自然”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课题
“自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艺法自然”是中国画的文化本位,也是中国画的语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更是中国画发展的艺术规律,

“艺法自然”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画的创新有必要重新反悟中国传统绘画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才能对中国画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法自然”不同于自然主义,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模拟和照搬。“艺法自然”是主体“艺法”与客体“自然”的辩证统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通过何种艺术手法把握了自然,就把握了“道”,把握了“美”,把握了“真”。只有正确地理解“艺法自然”,处理好“技与艺”、“形与神”的关系,把握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才会无限光明。
  现代人生活在大工业文明带来的高速度、快节奏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人离不开自然,于是人们开始呼唤回归自然,所以重新全面地反悟中国画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能对中国画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中国画的发展会产生某种启示。对于正确解决“中国画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中国画面临走向死亡的必然命运”,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艺法自然”在中国画美学中的概念和意义

“艺法自然”即感知、观察、学习、模拟、体验、思考、反思、且回归 “自然之自然”的客观运行状态即绘画等艺术反映的对象。

“艺法自然”是中国画的文化本位,也是中国画的语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更是中国画发展的艺术规律。
“自然”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http://www.youerw.com自然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是个重要而要复杂的范畴。中国绘画美学中的自然,最早要追溯到老、庄哲学思想体系中。《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万物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圣人“观于天地”就是观照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因为美就在于大自然之中,观天地之万象,于此获得美的感觉,从而进入与自然融为一体,并把握住“道”的审美境界,所以大自然成了求道者探源寻根的故土,是求美,求真者赏心悦目的审美形象。因此,“道”在自然,“美”在自然,“真”也在自然。

艺术无疑是以表现人生,表现人之心灵世界,表现宇宙万象作为对象和目的的。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是“艺法自然”,如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善书者,乃学之造化,故不取乎似本,而各挺之自然。” [2]指出艺术不能简单地与自然事物直接等同或相似,而是要深刻体察宇宙之造化的自然基本规律和法则。王文《山水决》:“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 [3]他认为水墨最切合自然的本性,笔墨的精神与宇宙的精神相通,用墨作画则可获得宇宙精神的观照,所以“最为上”。还有 “同自然之妙有”、“妙造自然”、“凝神遐想,妙悟自然” 以及“观物取象”、“度物象而取其真”,“澄怀味象”等等命题足以佐证,无不说明“艺法自然”这一课题在中国画中的本体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法自然”是一种艺术精神,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再现客观的现实生活,真实地表现主观的思想感情。” [4]把握好“艺法自然”这一概念,无疑就把握了中国画之特点和本质。

二、“艺法自然”在中国画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固然都是以自然为本的,“艺法自然”可以说是最好的概括。李可染说过“艺术决不是某一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在不能自己的激情下,通过了高度的意匠加工创造出的珍品,从而把人引导到这艺术境界之中,得到深刻的感染。 ” [5]这是对“艺法自然”最好的佐证。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如此,从北齐·颜之推“写真”论(《颜氏家训》)。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摹拓妙法》),“迁想妙得”论(《论画》)。南朝宋·宗炳“应目会心”、“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论(《画山水序》)。到唐·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后,宋代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元代大画家倪瓒曾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云林集》);明代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华山图序》)、清代石涛的“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画语录》)等等理论,可以牵动一根民族神经:人对自然的移情与审美其来有自。从对自然的崇敬发展到对自然美的欣赏,因而这是中国历史上后世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繁荣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些艺术观念均体现了主观与客观、人与自然、真实与虚幻、艺术与现实、物质与心灵之间找寻一种平衡和整体性的和谐的关系。故而,中国画的传统也是要求在“艺法自然”的基础上拓展艺术想象的空间。
中国画艺术讲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具有象征、写意、表现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画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艺术只有在与生命,与心产生交流、融合以后,才具有审美的价值。于是,人们便开始在艺术表现自身中找寻“艺法自然”程度,并使之成为一个评判标准。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 [6] “观于天地”于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那种美是最大的美。然而,中国画的“艺法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到达的。由于他们各自性格、人生观、生活阅历、艺术功力、艺术素养等不同,而且有的画家追求也还有别的境界,这正是传统视觉风格史所关注的。必须指出,中国文化理趣的重视自然美是必须从人工美不断修炼而来,这是一个渐变过程。因此,它的出现有时需要年月,当然还有悟性。就如积柔成刚的太极功夫,不可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柔至极点必须能返刚才行,否则就是疲软了。意境的天然与笔墨的自然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说,画家要从自然生活中搜索创作素材,忠实于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客观物象表面的模写上,还必须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感知、研究、评价、思考、反思以及加工和改造,这一切都是强调“艺法自然”的重要性,
从近现代的黄宾虹与李可染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们写生方法有别,但是其深入自然、亲近生活、观察外物、体悟艺术与造化之玄关是一样的。他们既未成自然之奴隶,又未成自然之上帝,他们在物我、自然与心灵、真实与虚幻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所做也都是“艺法自然”的工作。
毛泽东同志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7]这里说明了艺术与自然地关系,同时也指出了自然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并把自然生活看着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作为文艺的源泉它有三个特点:①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庞杂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②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为社会生活和人类实践是不断发展、无限丰富的;③它是独一无二的。开发这个源泉,对文艺创作是非常重要的。离开这个源泉,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舍弃这个最丰富的艺术原料的矿藏,任何文艺作品都无法产生。“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自然)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从而“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再“按照其整个广度和整个深度加以彻底体会” [8]后表现出来。做为中国艺术之一的中国画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也是经过画家们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加工、提炼和创造的,更是“艺法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中国山水画家来说,“自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主体相融相识的,相互平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艺法自然”不同于自然主义,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模拟和照搬。“艺法自然”是主体“艺法”与客体“自然”的辩证统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通过何种艺术手法把握了自然,就把握了“道”,把握了“美”,把握了“真”。 

三、“艺法自然”在当代中国画的表现

自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有许多中国画家纷纷投身于自然生活中,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形象,创作了一批批具有民族性、人民性的好作品,激励了广大人民积极进取、发奋图强的精神。如“以傅抱石为首的一批江苏国画家,冲破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双重束缚,大张旗鼓地开展面向生活、面向大自然的写生活动,特别是1960年举行的优省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画家们开眼界,长见识,扩胸襟,壮气概,在感动和激动的心态下,他们创作出大量具有新内容和新笔墨形式的山水画作品,最有影响的如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钱松喦的《红岩》、《三门峡水库》,亚明的《三峡夜航》、《出院》,宋文治的《山川巨变》、《广州造船厂》,魏紫熙的《峨眉山中》、《渡口》等。这些作品于1961年5月以“山河新貌”为题赴北京展出,倍受各界好评。同年10月,西安美协石鲁、赵望云等人的作品也赴京展出,又引起一番轰动”。[9]这是画家们所接触到的客观世界和自然生活,最终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表现。因此,“艺法自然”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画的发展与希望,也是对“中国画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中国画面临走向死亡的必然命运”,做出了最好的肯定的回答。

中国画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门类,是广大人民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应以独特的审美方式,表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面貌。人民希望中国画家在作品中表现真正美好的东西。脱离自然、远离人民、孤芳自赏,是不可取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有作为的中国画家,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变革中,都不应该对生活无动于衷,而要热情地拥抱自然,拥抱阳光,以自己的作品反映时代的轰鸣,反映人民的理想、愿望和感情,从而使人民感奋起来,在美的陶冶中得到精神的力量。如蒋兆和、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喦、周思聪、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石鲁、赵望云等许多画家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地开拓着自己的视野,从独特的艺术视角,颇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创作了许多好作品。一直受到了人民的喜爱与称颂。

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中,是画家的艺术形式风格,写实手法、写意手法、象征手法等等艺术手法与画家认识“自然”深刻程度的高度统一。因此画家在创作中只有把握两点:一是贴近时代,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努力反映现实生活,对当代社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真诚的人文关怀;二是追求真善美相统一审美理想,满足当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才会闪烁美的光辉,具有永恒的魅力。由此可见,中国画,不管是院体画还是文人画,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工笔画还是粗笔画,只要是坚持师法生活、造化自然,重视写生、有独创性的作品,均为优秀的中国画作品。

中国画形神兼备,“艺法自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表现宇宙之生机,天地之造化。正确地理解“艺法自然”,处理好“技与艺”、“形与神”的关系,把握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才会无限光明。
注释:

[1]《道德经·25章》

[2]魏士衡《中国自然美学思想探源》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版,第131页

[3]王文著:《画山水诀》,转引自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98页

[4]马鸿增《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画的广阔前景》,《国画家》2006年第2期

[5]李可染《谈学山水画》、《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6]唐·张颜远著,俞建华译注《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第3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页

[8]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6月,第348—349页

[9]马鸿增《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画的广阔前景》,《国画家》

“艺法自然”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课题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