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试论《三国演义》中枭雄刘备的形象 第2页

更新时间:2011-8-4:  来源:毕业论文
再说刘备的“义”。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被描述为一个非常讲情义的人,他把“义”看得高于一切,当然“义”也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刘备的“义”,首先表现在他不愿夺取朋友的基地,以至于让他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机。在徐州,陶谦曾三次诚恳的提出让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刘备领徐州牧。刘备却不愿夺取朋友之基业,因此力辞。最后在“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矣!’”(《三国演义》第十二回,60页);关张也一再相劝,刘备才勉强接受。这是刘备心中的“义”使然吧!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荆州的问题上。早在隆中时,诸葛亮提出,让刘备占据荆州,以备将来争夺天下所用。而且,此时刘备也确实需要荆州。由于刘表、刘备同宗,以及在刘备流浪时被刘表收留的缘故。刘备心中的“义”让他两次拒绝刘表让荆州。《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第一次刘表提出“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206 页) 刘备当即予以拒绝。第二次当刘表病危时表示:“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去矣,特托孤于贤弟,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后贤弟可自领荆州。”(《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211页)这次又被刘备拒绝。刘备拒绝刘表的同时,也失去了得到荆州的最佳时机,也由此带来很大的灾难。同样对益州刘璋问题上,刘备犯同性质的错误,结果失去庞统。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朋友的“义”是多么的浓,正如他所说:“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三国演义》第四十回,第210页)

  刘备的“义”还表现在与关张的兄弟情义上。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的情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直到今天也有人在模仿。在《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刘备重兄弟情义的是在关羽遇害以后。当刘备得知关羽丢失荆州,身首异处时,“大叫一声,昏绝于地”见到关兴“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对于张飞“因急兄仇”遇害,“先主哀痛至甚,饮食不进。”(《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从刘备的哀伤中可以看出他对关羽`、张飞的兄弟情深,刘备对失去兄弟的哀痛之情,也着实令人动容。处在悲痛之中的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的苦劝,也不顾国家的整体战略利益,立誓为关张报仇兴兵伐吴。在刘备看来:“不为兄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426页)在江山和“义”之间,刘备选择了“义”。这种义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在一定程度突破传统的君臣关系,体现传统美德。所以刘备身上的“义”与曹操的“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不义相比,刘备更值得让人们称赞。

  所以我们说,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刻画为“仁义”的化身,他的“仁”赢得了民心;他的“义”赢得了臣心。虽然他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二、刘备能够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不仅被塑造为“仁义”的化身,而且还被塑造成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楷模。当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每位英豪都在积极地寻访人才,积蓄力量,窥待时机。作为枭雄的刘备,更是创造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事实上,刘备求贤之心被激起是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在此以前,刘备不断颠簸于乱世,在不断更换主人中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求得生存,文不过孙乾、糜竺,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比起曹操、袁绍、孙权、简直是不值一提。此时刘备求贤之心也并非十分强烈。刘备在跃马过檀溪之后,遇到水镜先生,通过一番交谈,枭雄刘备如梦方形醒,认识到自己欲成就霸业,非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不可。一颗求贤之心从此被激发起来。

  枭雄毕竟是枭雄,刘备一旦觉醒,立即行动。首先他力请水镜先生出山却被拒绝,遇到徐庶,经过交谈认为他是贤才,就立即拜为军师。求贤之心可见一斑。然好景不长,曹操囚禁徐母,徐庶不得不奔赴营。此时刘备对徐庶是依依不舍可又有无可奈何,只能用“送了一程,又送一程”(《三国演义》第三十优回,193页)来表达对徐庶的依恋。刘备对贤才渴盼之心尽现无遗。

  最能说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事件是“三顾茅庐”。诸葛亮这个神秘的“卧龙”先生,这一个以前不见声名的人物,刘备也仅仅从水镜先生、徐庶、崔州平等人口中得知,他是一个有非常才干的大贤。至于是否如此,还尚未一试,刘备却宁愿一试,“决定放下皇族和长辈的架子,亲自去拜访那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岁,又没有什么职务的年轻人。”(易中天《品三国全集》之《三顾茅庐》117页)刘备此举可谓出人意料,也尽显其求贤访能之诚心。而且刘备对隆中的访问是一访三次。要知道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意识里,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更何况刘备是大汉“皇叔”,诸葛亮则是无名村夫。然而刘备却做到了,而且有一次是在“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村似银妆”的恶劣天气去的。当第三次好不容易碰到诸葛亮在家时,他却“昼寝未醒”,刘备又耐心等待。诸葛亮终于为刘备的成心耐心打动,甘愿为其效劳一生。刘备一波三折访问又足见其求贤的耐心。刘备求贤的诚心和耐心又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虽然在庞统问题上,刘备虽犯错误于前,但认识到错误后“下阶请罪”立即拜庞统为副军师,求贤之心可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枭雄刘备的形象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