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罗田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10-7-8:  来源:毕业论文
罗田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
东腔戏是我国一种地方剧种,现仅在湖北省罗田县部分地区有传。同其它地方剧种一样,其生存状态堪忧。如何促进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罗田人民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东腔戏简介
  罗田东腔戏是我国一种地方剧种,是民间原生态的传统剧目。作为中国戏剧的一种老剧种,被誉为我国戏剧的“活化石”。现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罗田,一个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行政县,地跨东经115°06′至115°45′,北纬30°01′至31°12′。海拔1729.13米的大别山主峰坐落其间为最高点。全县以山区为主,丘陵次之,地势南高北低,最低处海拔46米。长期以来,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民们在劳作和生活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当地歌风盛行。砍柴、放牛、采茶、摘桑、插秧、薅田等,山野田畈皆有歌唱,由此便产生了最具地域特色的“哦呵腔”、畈腔、采茶调等,东腔戏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东腔戏的发声部位在咽喉,按照今天的标准,它不属于科学的发声方法,但确实是原生态的。东腔戏不用丝弦,只有击乐和吹奏乐伴奏。一人唱,多人和,台前唱,台后和。它演唱方式灵活,不受舞台限制,山坡上、农家堂屋、洞房花烛的新房,都是他们演唱的舞台,又可化整为零在私人住宅唱坐堂。它发音高亢,吐词用罗田方言。它的唱腔一般分正腔和小调两类,正腔包括东腔、对腔、叹腔、二行、火攻、四平、二高腔等,小调有“采茶调”、“扳笋调”、“挂灯调”等。随着时间推移,行当由过去小生、花旦和丑角为主演,发展至青衣、老生、花脸等多行当演唱的地方戏。因为它的道白和演唱基本以罗田方言为主,唱词通俗,贴近本土,因而当地甚至大别山一带在传统节日、婚丧喜庆,或者唱庙戏时,必定要请东腔戏班。东腔戏共有72种板腔,现保存的有其中的50余种,有《珍珠塔》、《秦香莲》、《天仙配》》、《全家义》、《血掌印》、《白布楼》等30个大本子剧目和《拦马》、《教子》、《站花墙》、《牧羊》等30个中小戏剧目。
  我国戏剧音乐家刘正文撰文指出:“鄂东北活跃了几百年的一支本地哦呵腔,正是人声帮和,锣鼓伴奏。它影响很大,到处流传。几百年来,成了鄂东北、陕西、豫南、湘东北、赣北、皖中南、浙西与闽西等八省区花鼓戏、采茶戏主要声腔,并组成了打锣腔声腔系统”。由此可见,东腔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东腔戏现况
  极富大别山地域特色的东腔戏,自清中叶至今在罗田县胜利镇陈家山村世代口耳传授,从第一代师祖陈兴太至今已有9代传人,前7代的多名老艺人20年前就上了《湖北省文艺志》。作为我国一种地方剧种,其生存状态堪忧。
  1、后继乏人
  东腔戏有一个不成文的族规,就是只传本族,不传外人。过去还有“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因为东腔戏有“女戏男唱”的传统。但在9代传承中,这一传统被逐渐打破,陈家山开始培养女演员,不过只教媳妇,不教姑娘。东腔戏一直信守着只传同族、不传外人的古训,虽然保留了艺术的原生态,但客观上也限制了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
  2、年龄老化
  在大河岸镇东腔戏剧团的演员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一方面是人们价值观的取向发生了变化,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淡;另一方面,现在农村青年出外打工的很多,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妇女。
  3、传承困难
  为防止手抄传误,东腔戏一直没有剧本,全靠师傅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口口相传,这使得陈家山的东腔戏始终保持着古老的原生态,但是也造成东腔戏学艺困难,让人望而生畏。
  4、市场狭小
  东腔戏在农村很受欢迎,但靠农村市场根本就无法养活自己,更谈不上发展,这是对艺人最大的限制。
  5、知者甚少
  会唱东腔戏的不过百人,知道的人也不多。笔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罗田人,对东腔戏了解较晚,知之甚少。身边的同龄罗田人,对此有所了解的不到百分之一。而老一辈的罗田人,只有部分有农村生活经验的有所了解。年轻一代的罗田人及外乡人基本一无所知。
  据上世纪90年代摸底,全国地方小剧种消亡的速度正在加快,不少剧种陷入困境。罗田东腔戏也一度濒临失传。挽救东腔戏,促进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三、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
  罗田东腔戏作为中国地方剧种,是中国精神家园里不能散佚的瑰宝。作为罗田的特色,承载者一方水土、一脉文化。为了挽救东腔戏、促进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罗田政府、人民已经展开行动。
  行动一:
  近年来,罗田县文化局文化馆申报立项工作作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东腔戏被列入黄冈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东腔戏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且确立胜利镇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陈家山村作为“民间艺术村”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行动二:
  组织专班,大力扶持年过七旬的许伯奇、许继生、肖继煊、朱国清等传承人,帮助他们收徒传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现在东腔戏艺人已发展到100多人,基本解决东腔戏后继乏人的难题。
  行动三: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走访民间艺人,挖掘整理文字、图片资料,摄制视频资料光盘,记录保存东腔戏的一手资料。
  举办了“罗田民间文化暨民俗”图片、实物陈列展,举办了三届“罗田民歌大赛暨民俗展演”,整编创作了罗田民歌,将排演原生态民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间歌舞《大别山放歌》列入全县“十件大事”,联合央视拍摄《天下大别山》,加大了东腔戏的宣传。
  行动四:
  开发利用东腔戏创造经济效益,主要手段是联系当地的旅游业,成为旅游项目。将东腔戏这一古老艺术,与大别山天堂寨等地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古老艺术获得一个全新的舞台而发扬光大。
  行动五:
  2009年,大河岸镇何正观等16名群众自发组建了大河岸镇东腔戏剧团。到目前,大河岸镇东腔戏剧团已经在大河岸镇演出了10多场次。
  另外,笔者对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想法。
  1、政府在宣传工作方面仍需要大力投入。
  东腔戏在罗田传承了200多年,但是现在的当地人对它了解不够,更不用说在其他地方。政府在宣传工作上,首先要立足于本地人的东腔戏文化普及,然后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在宣传过程中,一方面要尽量保持东腔戏的原生态特点,另一方面也要照顾现代人的欣赏心理,与时俱进。可以利用黄冈已经形成的文化节如东坡赤壁文化旅游节、大别山生态旅游节、罗田板栗节加大宣传,既宣传了东腔戏,又增添了文化节的文化底蕴,实现双赢。
  2、协助东腔戏与罗田已经形成的品牌联合。
  目前,东腔戏主要是与当地的品牌旅游大别山天堂寨相联系。这是应该肯定的。另外,可以利用的还有罗田的板栗,京剧鼻祖余三胜,苏东坡的传说。
  罗田被誉为“板栗之乡”,罗田板栗品牌叫响国内外。利用这个已经成功的品牌,促进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
  罗田是京剧鼻祖余三胜的家乡,余的孙子余叔岩与京剧大师梅兰芳齐名,余氏祖孙三代被称为“一门三名伶”。而余三胜早期就是唱东腔戏的。这个是我们拥有的极大优势条件。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次视察罗田,就被罗田“畈腔”所震撼,称唱歌者为“鸡人”。而东腔戏正是在“哦嗬腔”、“畈腔”、“采茶调”等基础上产生的。这个也是我们可以发掘的有利条件。
  3、促进东腔戏形成自己的品牌。
  陈家大湾还有两样宝:古戏楼和状元联。古戏楼位于一处带有天井的院落,房屋都是用青砖、石头砌成。从大门走进天井,靠门的一边是纯木质结构的悬空戏楼,没有楼梯,演戏时,演员要搭梯子上去。戏楼的对面是一个厅堂,是观众看戏的地方。厅堂内悬有陈氏师祖陈兴太题写的匾额“源远流长”,字迹清晰。据介绍,古戏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逢重大节日和婚嫁喜庆都在这戏楼演出。
  至于状元联,相传是清朝末年,有一个叫陈增佑的新科状元,看了东腔戏的演出后深受感染,即兴为戏班题赠对联一幅:歌传流水谁能和,曲在高山哪个知。后来,东腔戏剧团在演出时,就将这幅对联悬挂在戏台两边,用来衬台面和营造气氛。
  罗田县已将陈家山村作为“民间艺术村”,对包括东腔戏在内的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也正式启动。
  建议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继续发掘跟东腔戏有关的文化资源,形成自己的品牌,保证生存,做大做强。
  4、做好文化传承和文化消费的工作
  建立县级东腔戏剧团。东腔戏作为罗田的特色,还没有建立县级戏剧团。仅有的东腔戏戏剧团,还是去年由群众自发在大河岸镇组成。没有政府的出面和支持,这样的戏剧团必然存在很多困难。
  建立东腔戏专门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挑选有这样兴趣爱好的学生进入专门学校学习,学习合格后进入东腔戏剧团。这样既更好地解决了东腔戏后继乏人和艺人老龄化的难题,又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当地人培养消费本土文化的习惯。有鉴于黄梅人有购买黄梅戏光盘、去黄梅戏剧院看戏的习惯,罗田人也可以加以吸收、模范。
  罗田东腔戏作为地方剧种,其存在,丰富、繁荣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其一旦消亡,就很难恢复和再生。促进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罗田东腔戏的可持续发展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