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行政论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第5页

更新时间:2016-9-18:  来源:毕业论文
信息发布透明度低,信息可信度不足
信息透明是谣言的最有利敌人。“在信息社会,越是想要将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控制在狭小的渠道内,谣言的散布就越发张狂。民众会质疑这些狭小渠道里传递出的信息是否真实全面,甚至质疑信息是否携带特定目的,谣言因此趁虚而入‘解答’民众的疑惑和猜疑,助长公众的逆反心理,从而危害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陈翀,沈同平.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11,(10)]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公众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开始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主动收集个人所需信息。任何“坏消息”都是捂不住的,政府信息发布的缺位,只能使“坏消息”甚嚣尘上,放大其负面效应。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种信息管控机制:“小事”不公开的反应逻辑;能捂就捂的控制逻辑;这是“极个别现象”的解释逻辑。在 “7.23” 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处理过程中,关于死亡人数,相关部门为减轻自身责任而谎报,使得报道失实。最初官方公布35人遇难,而其他信源显示38人遇难。当官方公布38人,新浪网显示40人,莫衷一是。政府越是“捂”就越会丧失公信力,即便此后公布的是事实,公众依然会怀疑。所以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政府真实全面的发布信息以获取公众的信任。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三)信息质量差难以满足公众期待
政府发布的信息质量差,难以满足公众期待,甚至成为突发事件恶化的源头。信息质量在突发事件中主要体现为真实性、客观性、覆盖全面性。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存在着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的问题:向社会媒体和公众发布信息时,互不一致,信口开河,让公众真假难辨;事实还没有调查清楚,就发布“权威消息”,最后使自己陷于被动,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2011年 “7.23” 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处理过程中,关于事故原因,官方公布的答案是D3115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5天后,动车追尾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却又是另一番说辞: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导致应该显示红灯时显示绿灯,没能给后车提供正确的信号,工作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起追尾事故。而随后又发表声明说是管理原因引起的事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说出“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话。本来政府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是为了消除危机,可是结果不但没有起到安抚效果,反而引起了重大非议,政府公信力再次受到挑战。
(四)单向度发布, 缺少互动
“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中,政府往往依照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模式’进行信息的发布,不仅保障了国家意识形态一元化,也使得民众在思想和行为上高度统一,进而保证了社会稳定。”[陈艳红,刘芳.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发布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2011,(5)]然而基于这种传播模式,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并非交流而是灌输,缺少对公众的关怀和尊重,缺少对于多元需求的包容,缺少对于问题的有效沟通。而随着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公民享有充分的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对政府在信息传播上的垄断地位形成了挑战,政府对于信息的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在增大。
有时即使谣言已经甚嚣尘上,但政府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只辟谣否认,不澄清事实,缺乏与公众的沟通,回应受众的疑问。同样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在你们宣布没有生命体征,开始拆解车厢时,为什么又发现一个活着的女孩?”铁道部发言人称:“这只是一个奇迹。”记者:“那你们做的决策是不是错了?为什么说没人活着又发现呢?”铁道部发言人称“我只能说,他就是发生了。”置公众的质疑于不顾。

上一页  [1] [2] [3] [4] [5]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