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第3页

更新时间:2016-9-25:  来源:毕业论文
2.2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有了对社会相关岗位需求科学客观的分析、总结,有了数据化和可行性的报告,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制订课堂教学计划,调整培养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培养“技师”型的人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既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连接产品“后方”和“前方”的纽带,即介于研发和生产之间的人才。
据此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理论与动手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掌握普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及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并要熟悉本专业所必需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企业资源管理能力、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目前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不合理分析
首先对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简单分析,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公共基础部分、专业基础部分、专业技术部分。
公共基础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知识背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部分: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关系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组装与文护、专业英语。
专业技术部分:专业技术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本院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页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XML基础、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电子政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文护、软件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企业ERP概述、动态网站开发典型实例。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管理专业存在的误区与问题越来越明显。
第一,当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类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时,各院校也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背景专业的特点灵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课程设置,但这些课程并没有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多门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积,课程之间的知识缺少融合性。比如我院该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文护”,是一门很实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可是却没有与之相辅相成的课程,孤零零的开设这门课,最后只能导致学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二,在目前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设计及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不难发现一个问题:课程内容泛而不精且交叉内容多,这样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一些对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的知识却因课时不足等原因涉及较少。
第三,一名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熟悉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可是在我院目前的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到。   
 3.2传统课程间联系与企业应用不匹配
由于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各院校对专业内容、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大部分院校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够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文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实际上却是将该专业的重点定位在软件的开发上而忽视了信息管理这一方面。
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该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的课程有“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不难发现目前的课程设置就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改进或再造,从而达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集成,因此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必须与企业流程相匹配。
 3.3传统课程效果的检验环节较薄弱
    信息管理专业要求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检验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安排的不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本专业学生往往是通过考试或者完成课程设计作业来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