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用问题建构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

更新时间:2011-7-2:  来源:毕业论文

用问题建构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
   肖苏芳  天台实验中学 (317200)  陆菊芬  天台始丰中学 (317200)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和生命载体。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会出现许多无法预见的精彩,所以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生命历程。而这种历程,以讲台为载体,以画龙点睛的“问题”为催化剂,催生着新课改后我国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关键词]问题  建构动态生成  科学课堂  教学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理念、新策略。用“问题”建构动态科学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教育的情况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世界充满疑问,有问不尽的问题,小学生手高高举起,初中生偶尔举一回手,高中生是老师不指名不开口,传统的教育太在意将所有的知识讲解得仔仔细细,无需学生思考。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真是太可悲了。
笔者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所以给学生以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是新课改过程中科学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用“问题”建构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呢?
一、课堂,因问题建构而精彩纷呈
问题是接受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文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才会在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有新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能力才会得以优化。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用问题,促思文发展
学生的思文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某一情境充满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介于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从而促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最大值,激活学生的思文,开发学生的智力。
如《环境污染》一课,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联系我校实际,创设了如下的问题:
(1)我们校园的垃圾有哪些类型?
(2)为什么校园内废弃电池不能乱扔?
(3)你认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应该怎么做?
再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绿色奥运,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北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 电车交通推广汽车使用液化气和无铅汽油?
(2)为什么不允许市民驾驶私人汽车到奥运会场馆观看比赛?
(3)首钢搬迁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禁止市民买菜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5)如何解决由于沙尘暴带来的灰霾天气?
这节课,学生始终精力充沛,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思文空前活跃。可以说这种把课堂教学改成开放式课堂教学,确实收到了较好成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问题,抓住教学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用问题,促技能发展
技能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科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我曾尝试着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真正做到学生在做中学。
如:教学在“种子萌发条件”后,有学生提出了阳光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这时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弄清“阳光”到底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我借此疑问,让学生分别以阳光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植物会死”,有的学生就会针锋相对地说,种子没有叶子,也没有光合作用,所以没有阳光,植物也可以活,同时还说,在电视上看到过从遗址中挖掘出的几千年以前的种子都可以萌发,说明种子埋在土壤是不需要阳光的。双方争论不下,讨论非常激烈。针对这两种不同意见,我引导学生课内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条件
种子 空气 水分 温度 光 发芽率
菜豆A 充足 充足 25℃ 阳光 
菜豆B 充足 充足 25℃ 黑暗 
菠菜A 充足 充足 25℃ 阳光 
菠菜B 充足 充足 25℃ 黑暗 
一周以后,再来检验哪些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再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探究中,我先要求学生写出能产生O2 的化学方程式,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应如何来制取氧气。
(1) 一套制气装置应该包含哪些装置?依据什么选发生装置?
(2) 怎样来组装你所需要的仪器?组装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 你认为制取气体前,需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需要,该怎么去检查呢?
(4) 你打算用什么药品来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何导管口要堵一团棉花?
(5) 气体常见的收集方法有哪些?依据是什么?
(6) 排水集气时为什么刚产生气体时,不能马上收集?
(7) 集气瓶中收集满氧气后,是先移导管,还是先移酒精灯?为什么?
(8)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通过这样的步步设问,让学生展开讨论后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实验。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技能。
3、用问题,促潜能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文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应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产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超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较高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为促进学生潜能发展,教师可以出其不意,在无问处提问,如:学习了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后,学生感到对密度已有所了解而想松口气时,我趁热打铁,随口问了一句:“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自己身体的密度?”如此一来,学生非常兴奋,学习潜能大大地被激发,纷纷发表意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相互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我归纳出同学们的意见并加以设问:人的质量可以用磅秤或杆秤来测,但人的体积呢?人是规则物体还是不规则物体?(学生回答是不规则)又问,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什么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用排水法。又问;所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来测吗?这样一来,就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测量密度的原理,体会到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知识的灵活运用。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和未知知识的联系,创设新颖的情境,开辟多种渠道,点燃学生思文的火花。
如:探究影响电流变化的两个因素时,“改变电压”和“更换电阻”的方法是否可行?首先要求学生回忆已经做过的“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等实验,其次是思考实验中是什么因素引起了电流变化,猜测“电流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学生回忆的虽然是已经做过的实验,但当时的注意点在如何使用电流无耻悲鄙下流的网"学,网总是抄优,文-论'文.网表,如何使用滑动电阻器及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变化情况。再次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因素,学生感到新颖、有难度,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思文被激活,用控制变量法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效果显著。通过类似问题的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开放性思文得到提高。
二、学生,因问题引领思文生花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的思文是肤浅的。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创设让学生提问题的情境,要学生学“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把学生引入渴求知识的境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探究合作的气氛中,听取别人意见,展现自我,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中进行情感交流,使原来不懂的问题明朗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提问点,继而再次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从课本知识中提出问题
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曾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如在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1)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
(2)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学生的思文与知识的火花产生碰撞,教师相机诱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1926

[1] [2] 下一页

用问题建构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