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小学闲暇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第2页

更新时间:2011-5-23:  来源:毕业论文
  大部分小学生在正常上学日中每天完成老师及家长布置的作业2个小时左右,除去休息和完成功课时间,小学生在正常上学日中每天的闲暇时间仅3~4个小时;在节假日中,仅有10个小时左右的闲暇时间(详见表一)。

  比例

  时间

  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

  节假日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

  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

  半小时至一小时

  14%

  10%

  49%

  一小时至两小时

  64%

  33%

  35%

  两小时至三小时

  19

  45%

  8%

  三小时以上

  3%

  22%

  8%

    第二,学校闲暇教育的内容

    学校开展的校内闲暇教育多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居多,校外闲暇

  教育以开展观察自然界、组织孩子做好事为主,但在校内仅有52%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语文

  24%

  美术

  6%

  数学

  19%

  体育

  33%

  音乐

  %

  科学

  2%

  其他

  3%

  第三,家庭闲暇教育的状况

  家长对孩子的业余时间常以看电视或看课文书之类安排,有22%

  的家长让孩子参加了辅导班或请家教。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看电视

  31%

  做家务

  5%

  看课外书

  12%

  旅游

  5%

  玩电脑

  13%

  文艺活动

  3%

  课外辅导

  22%

  体育活动

  6%

  其他

  3%

    第四,学生自我闲暇教育状况及自我决断状况。

   经调查,小学生在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开展较多的三项活动为:和同学玩、看电视、补习功课。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小学生认为对自己发展最有用列前三位的为:作文日记、小实验和练习题。有62%的小学生表示喜欢家长布置的作业,原因在于可提高成绩;而其余38%不喜欢家长布置作业的小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布置的作业太多太难,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对家长安排的自己不喜欢的事上,大部分小学生会妥协服从。

  1、是闲暇的剥夺:家长或教育工作者以学习的竞争为理由,无视学生的闲暇需要,恣意剥夺学生闲暇的自由,许多学生业余时间都被无休止的补课和复习所填满,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给儿童报种种学习班,什么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奥林匹克数学班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每个周末是学生们最繁忙的日子,他们要在城里来回奔波。大人以其特权剥夺儿童的闲暇的自由,必然造成他们精神发展的不健全。

  2、是闲暇的消极:在一些家庭让学生忙于补习的同时,而另一些家长则不知道如何利用闲暇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不会安排闲暇。由于经济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于观念的原因,一些成年人认为,闲暇就是休息,就是恢复精力和体力,以便工作与学习,所以,他们被动地浪费闲暇时间,只顾自己的休息,对儿童则放任自流,许多儿童在双休日或假期百无聊赖,整日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日复一日、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同一个电视剧”;还有的独自在家,玩着不知玩了多少遍的“宠物小精灵”。而有些时候,孩子们则是孤独地歪躺在沙发上,两眼发呆,无所事事。

  3、是闲暇的成人化:成人闲暇活动与儿童的有本质的不同,成年人喜欢购物、逛商场或请客吃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有时不顾儿童特殊的需要,迫使儿童从事与自己一样的活动。我们经常能在饭店里看到陪大人吃饭到很晚的儿童,也经常能看到陪大人逛商场的儿童。这一点与独生子女有关。大人休闲时,把孩子放在家不便,但带孩子出去,孩子实在不觉得有什么意义。而独自在家玩也不是孩子愿意选择的活动,所以不得不跟着大人到处转。当今独生子女们闲暇时间缺少真正的公共生活。所谓公共生活是指群体在一起以某种相对固定的方式活动,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特殊文化氛围。30年前,我国的儿童就不乏这样的公共生活。那时,成群的男孩子和女孩子(通常有十几个人以上)玩着花样翻新的游戏,许多游戏都是大家配合才能玩的,如藏猫猫、跳皮筋等,在这种游戏中,每人都有固定的角色,角色之间有沟通,这就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模仿和学习的经验,每一儿童与另一个儿童的交流都是真切的、具体的,在不同的角色中儿童相互了解和相互认同。这种游戏式的公共生活也构成了儿童自己的天地或者叫自己的文化,他们的精神需要和被人理解需要及锻炼身体的需要都在这种文化中得以满足。

  这三个误区造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或精神问题,不利于学生社会化和成熟,这种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被动感:整日忙于补习的学生已经适应休闲时繁忙的日程,变得麻木,如果让他们开心地娱乐或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反而不适应了,总是问大人该做什么了。他们失去了闲暇时主动安排生活的自由能力,这种闲暇生活的被动势必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在人格上、在时间安排上他们已经失去了主动感,被动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去做所有事情。从长远的发展看,学生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感及主动性都将受到妨碍。

   第二是无聊感:由于缺少真正的游戏和公共生活,对于某些儿童放假简直是度日如年的“地狱”,还不如上学充实。在假期中,他们没有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家长上班之后,他们将捱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一天,加之减负后作业的减少,他们更没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有理由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对于一些幼小的孩子来说,暑期简直就是软禁,就是自由和想象力的丧失。

   第三是心理发展成年人化,或叫趋同化,失去了发展的个性。一项调查表明,如今的儿童有一种过分成人化的倾向,或者叫超社会化,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失去了自己本年龄段的特殊需要,有趋同的倾向。如5~7岁的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的吵架,而不是打雷刮风,而且家长也根本无从知道自己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其实,大人本可以不需过分干预儿童的精神生活,因为满足需要和成长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们的精神需要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和分享才能满足。关键的问题在于,儿童的闲暇生活中缺少满足自己精神需要和制造精神需要的机制,他们缺少媒介:集体游戏。这才是造成各年龄阶段儿童都一样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拥有的是完全相同的精神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问题,它应当引起心理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对学生开展闲暇教育?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度过一个有意义的闲暇时间?

  五、开展闲暇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首先对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和指导,积极地征得家长和社区对学生闲暇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提高他们对学生闲暇生活的指导能力,我们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的方式,定期有计划地举办了家长学校。

  1、组织校外读书小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多读课外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实施新课程后,课外阅读的知识量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因此,学校把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作为学生闲暇时间的重要内容,由专人负责,建立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读书。先由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课外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制订课外读书计划,包括一学期读多少书,每天花多少时间等。然后以村庄为单位组织课外读书小组,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相互借阅,相互指教,其乐融融,受益匪浅。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逐步养成课外爱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允许学生凭个人的爱好,去选择课外书籍,不管是什么门类,只要是儿童适宜的,都可以去读,这样学生读书热情更高,读书成了一种需要,见缝插针地挤时间在书海里遨游,并做好读书笔记,一本本“采蜜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还组织开展制作书签活动,并进行展示,琳浪满目的各式书签既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了加强书籍的流动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校还指导课外读书小组开展学生课外书籍的义卖交流活动。

  2、组织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目的是组织学生在闲暇时间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该活动由少先队负责,一年一组织,同年级邻近村的几个同学成为一个小组,冠名以“红领巾小队”、“阳光小队”、“小精灵小队”等,利用休假日等闲暇时间为军属、五保户打扫卫生,为村民铺路等,深受群众好评。每逢重阳节,假日小队的队员们买些水果、糕点,带上自己排练的文艺节目,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们高兴地说,孝敬的美德不会失传了。“希望小队”的队员自发地上街宣传科学知识,反对邪教、破除迷信。环保假日小队的队员经常上街捡垃圾、扫落叶、涂刷“牛皮癣”,还发动其他同学收集废电池,为美化、优化环境出力。有的假日小队还以上门或邀请的形式,让学校聘请的校外辅导员为他们讲故事,作报告,介绍家乡的英雄人物和风土人情,进行革命传统和民族风情教育。十月国庆节时,各假日小队统一开展“展家乡新貌”活动,利用闲暇时间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以图画、照片、文章的形式展示出来,使队员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队员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指导学生开展正当的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辨别和判断能力,平时活动无选择性,凭着兴致乱来,会参加一些既危险又不文明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学校教育学生在休暇日要轻松快乐地玩好、休息好的同时,还要注意玩得文明、有意义。学校有意识地挑选生性好动,平时“鬼点子”比较多的学生,让他们牵头,经常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如画画、游戏、踢毽子、玩呼拉圈、放风筝、收看电视新闻等。在我国“神舟五号”成功载人上天的大喜日子里,学生们奔走相告,三五成群地聚在电视机前,满怀喜悦地畅谈,洋溢着自豪和荣耀。为了丰富学生的娱乐活动内容,学校允许学生在休假日有组织地来校开展娱乐活动,踢足球、打乒乓球、下棋等,任由学生玩乐。暑假中,还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短期的夏令营。

  4、督促学生做些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

  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今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有家长认为:为了将来孩子有出息,现在只要念好书就满足了,其他什么事也不用做。也有的家长觉得:现在家庭富裕了,家务本来不多,自己也常常空闲着,孩子又还小,还是自己辛苦点算了,不必让孩子动手。对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上课,召开家长会,举办《新仓家庭教育报》、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对学生参加劳动重要性的认识,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家校联手,共同督促学生在家做一些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家校互动教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了,自觉性也有了,红领巾、手帕、袜子、内衣裤能自己洗了;烧饭、扫地、整理房间等也主动帮手了;农忙时,还可以到农村摘桑叶、割草、拾稻穗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逐步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也加深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真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更加体贴日夜操劳的长辈了。

  为了检查和督促学生在休假日参加一些劳动,学校还通过家校联系卡,确立劳动教育的专门内容,让家长实事求是地作好记载,定期跟学校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和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对差劲的同学,则共同研究对策,进一步引导。

  在开展组织这些闲暇教育时,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1)闲暇教育的规则和规划,应从有益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出发。对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作整体的规划、合理的安排。使得大多数学生参与到闲暇教育中来,拥有自己真正可支配的自由时间,自己合理安排,以取得自己满意的效果。

  (2)闲暇教育应充分体现个性和特长的培养按照优化个性、发展特长的原则来设计。以实现闲暇教育的最优化组织,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更“个”,特长更“长”,并以此来提高现实的闲暇生活的质量和影响未来闲暇生活的品质。

  (3)闲暇教育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在我们的学校,不应再有所谓“差生”的存在,只应该有各具智力特点、智力表现形式的可造之才。我们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拥有同样的热切希望。充分鼓励、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拥有符合自己特点的专长。

  (4)闲暇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智力领域和知识范畴划分不同的兴趣小组,且不同的小组的活动时间尽量错开,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创造出作品、产品或其他成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风珍 《 闲暇、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

   [2]陈乃林、孙孔懿《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0(2)

   [3]冯建军、万亚平闲暇及闲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9)

   [4]陶侃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6(2)

   [5]刘翔平,丁玎现代学生心理问题与闲暇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6]刘能镛论闲暇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4)

   [7]国外的闲暇教育[N]现代教育报2001-4-4

   [8]张桦,张健中小学生闲暇教育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4)

   [9]张天宝,单振涛中小学闲暇教育简论[J]江西教育科研1996(1)

上一页  [1] [2] 

小学闲暇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