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8-08-01 22:51来源:毕业论文
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区选择上,我国学者们主要有两种:(1)经济发达区,如北京市、苏锡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这些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活跃,工业化

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区选择上,我国学者们主要有两种:(1)经济发达区,如北京市、苏锡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这些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活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加剧使土地利用快速变化,自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2)生态脆弱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生态环境较为敏感脆弱,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土地类型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变化,如农牧交错区、黄土高原、沙漠绿洲等,研究这些地区对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学者却忽视了对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地区的研究,这往往正是对这些地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关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信息和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对比分析。26588
早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多为定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原有土地调查图件和数据的基础上,将遥感图像与同区域的土地空间信息进行叠加和分析,不仅可更真实地反映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特征,而且有利于研究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规律。此外,在技术图件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由定性分析向定量方向转变。对于构建描述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者多从资源变化、变化方向、变化的空间形式等3方面入手。在土地利用资源变化分析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直观地反映地类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关注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变化。在变化方向分析上,学者普遍采用转移矩阵,反映地类变化的来源与去向。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上,多使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指数揭示某一地类变化的区域差异。上述指标多注重土地利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而对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部分学者通过使用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城市土地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此外,还有学者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使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景观优势度等指标研究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学意义。论文网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促使土地利用发生改变的原因大多来自地球自然变迁和人类活动。学者将其概括为一种是生物物理因素。另一种是社会经济因素。大量文献表明,在一个区域内,往往是这两方面的共同原因促使土地利用发生变化。
生物物理因素多表现在天气及气候变化、地形和地貌形成、火山爆发、植物演替等。生物物理因素的作用机制体现为,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如气候、生物、水资源等动力,通过侵蚀、搬运等地球内外力作用于地质、地貌及土壤,促使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生物物理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时间较长,地类演替速度较慢。邹亚荣认为,我国东部草地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上升促使北半球气候发生改变造成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土地需求、人口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这些条件直接或间接使土地利用发生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最主要的驱动力。龙花楼认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安徽省近30年内耕地减少影响显著。通过史纪安发现,人口及其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农民年收入等因素是驱动榆林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
不同区域受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影响,造成驱动因子也不同。同时,不同尺度也会影响土地利用发生改变。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尺度已从之前的全球、全国范围到某一地区、小流域转变,在个案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和机制。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08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