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刘庆邦小说的悲悯情怀

时间:2019-01-01 10:17来源:毕业论文
刘庆邦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饱含着对底层民众的爱怜,在柔美与酷烈的分庭抗礼中寻求情感的平衡。从题材选择决定阴暗与光明共存;对人性的悲歌展现了善恶的二元对立;叙事技巧

摘  要:刘庆邦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饱含着对底层民众的爱怜,在柔美与酷烈的分庭抗礼中寻求情感的平衡。从题材选择决定阴暗与光明共存;对人性的悲歌展现了善恶的二元对立;叙事技巧的运用将情、理、事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小说内涵,突显作者的悲悯情怀。32146
毕业论文关键词:刘庆邦;悲悯情怀;题材;人性;叙事技巧
Compassion in Liu Qingbang's Novels
Abstract: Based on humanism and deep love to people who are in low social status, Liu Qingbang has found the balance in soft and cruel emotion. He decided to choose the theme of dark and light mixture and good and evil human coexistence. 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is narrative skills, he combined emotions, reasons and things together which further improved the connotation and highlighted the author’s compassion.
Key words: Liu Qingbang; Compassion; Theme; Human nature; the skill of narrative
目录
摘  要1
Abstract1
前言1       
一、悲“农”悯“工”2        
(一)乡土里的现实2
(二)异乡人的焦虑4
二、悲歌者的人性情怀5 
(一)殊途同归的人物命运6
(二)对人性的呼唤7
 三、叙述中浸透的悲悯8
(一)多角度叙事9
(二)多元的叙事方式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论刘庆邦小说的悲悯情怀
前言
刘庆邦的小说创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初露锋芒。一部《走窑汉》引起作家评论家的关注,在此之后刘庆邦小说创作不断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柔美”与“酷烈”两种风格,农村与矿区两大题材。这都是和刘庆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从出生到19岁,19年间刘庆邦从孩童成长为青少年,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他的有温暖也有伤悲。对于孩子的描写他大多数让他们保持着纯真与脆弱。之后9年的矿工生活让他对煤矿了如指掌,理解他们的悲苦与无奈。这是一批想要摆脱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代宿命的“革命者”,但是作者意识到“农转非”之后,失去土地的矿工生活担子更重,出路更渺茫。刘庆邦用笔书写,用心苦诉饱含着他的悲悯情怀。
刘庆邦创作短篇小说30余年,创作成果斐然。不论是引起人们关注的《走窑汉》,还是获奖的《鞋》。这些作品的创作理念都来源于刘庆邦坚持的现实主义写作和人道主义情怀。刘庆邦站在小人物的立场上深刻的表现出他们平凡琐碎的故事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的意――对命运抗争无效后,只能无可奈何接受的小人物的怜悯。这样的悲悯情怀充溢在刘庆邦小说的字里行间。刘庆邦的“悲悯”是包含“悲天悯人”意义的。“天”旨意的是冥冥之中必须遵从的命运,而“悲天”是对命运或妥协或抗争的无奈。“悯人”则是刘庆邦对下层小人物同情、怜悯的直接表现。这恰恰表明作者是一位“有良心”的作家。他没有冷眼旁观而是把自己的感情与现实结合就产生了一个个甘苦共存的故事。笔者从刘庆邦的题材选择、人性情怀和叙事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作家小说中的悲悯情怀。
一、悲“农”悯“工”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是因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走窑汉》而被作家以及评论家所孰知的,进而在当时备受关注。刘庆邦的小说之所以成功也在与他题材选择的特殊性。19年的农村生活让农民的纯朴、耿直、憨厚等品性哺育了纯真无邪时代的作者,因此对于农村是是非非的描写给予宽容温和的态度。9年的矿工经历让作者难以忘怀在那阴暗的巷道里给人的窒息感,及时是有阳光的地面上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不如意,作者深入浅出的为我们书写了震撼人心的煤矿生活。这两种题材不论是温和还是震撼人心都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论刘庆邦小说的悲悯情怀: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859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