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社区融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1-07-22 21:12来源:毕业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在学术界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王春光(2001)作为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他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在学术界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王春光(2001)作为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他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20世纪90年代不到二十五岁的农村进城务工农民,他们比一般的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要高,没有务农的经验和实践 ;林彭、余飞(2008)与其他人不同,他将年龄作为划分依据,他认为,16岁到26岁之间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并且他们没有城市户口,这类人叫做新生代农民工 ;应赔礼(200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种家族概念化,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是那些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在城里打工,他们的子女接受城市的教育,却被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 ;此外,吴鹏森(2008)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有利于突出其新生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他们和他们的上一辈农民工群体产生区别,能体现出他们在年龄上的优势和对社会的无知,但这一观点没有被人们看好,因为将会有更年轻的一代以这样的身份取代她们,从而无法再次将他们从此名词中删除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则更加清晰:新生代农民工是指那些户籍仍然保留在农村,20世纪80年代出生,也就是我们说的80后,且年龄大于16岁在城市以非农就业为主的人口 。因此,本论文两个概念作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限定:1)年龄,2)户籍,我们把那些出生于80年代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后”和户籍仍然保留在农村但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叫做新生代女性农民工。69798

2、 社区融入相关概念界定

    首先对于社区概念的解读,郑杭生(1997)认为,社区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的而开展的专门的社会活动,具有积极性质的正向的社会互动和共同的可以支持人们向上前进的文化力量的固定活动领域的社会团体 。其次,对于社区融入,时立荣(2005)指出,社区融入是指将居民融入城市,通过改变社区居民自我认同和自我判定,并且能够在双重结构体系中超越自己本身的角色、身份、生活方式、归属感和身份感等方面实现渐进的促进居民的城市融入 。刘烨(2008)在其书中写道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根据上文中学者的阐述,我们总结,社区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其次的精神需要和自我超越也是社区的工作之一,这使得社区与其他的社区不同,它不是功利的、麻木的,而是感性的和敏感的 。本论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分为:“经济生活融入”“社会生活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三方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经济生活融入”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包括主体的收入,就业,生活,开支,以及住房等基本生活,也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能够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社会生活融入”包括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不同于农村生活的最大的区别,其在服装,语言,行为,购物,网络等多方面与城市人保持同步,其次还包括其自身和子女的受教育平等问题,公平享受社区设备,平等享受保险医疗设备,合理合法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等;“心理融入”代表着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的最高等级,只有其从心理上内化城市文化,同时被社区居民平等接纳,并获得情感上的高级认同,才算是真正的社区融入。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社区融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788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