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清朝年间,阮元发表文章《北碑南帖论》主张碑学,包世辰发表《艺舟双楫》,康有为发表《广艺舟双楫》积极响应,倡导碑学,贬低帖学。碑学盛行,一时间帖学一脉处于极其衰微的境地,沈尹默先生以其极高的艺术眼界和对书法的热情,拒绝随波逐流,在临遍诸碑后,依然坚定地继承和呼吁大家学习传统“二王”书法,提出“回归二王书法”。沈尹默在《二王法书管窥》论文中指出:“自唐以来,学书的人,无一不首推右军,直把大令包括在内,而不单独提起” 。“试观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因实增。”

    沈尹默先生在他数篇论文中专门介绍如何认识二王,就如何学写二王作了系统详细的注释与分析,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我们不但要认真倾听其观点,最重要的是学习沈先生对于历史与经典的立场与态度, 对于文化传统要进行科学分析与继承创新。例如,有关于如何处理临摹学习中摹碑与摹帖之相互关系和异同时,沈先生解释道:“要谈一谈,怎样去学王字的问题。我认为单就以上所述二王法书摹刻各种学习,已经不少,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不但经过摹刻两重作用后的字迹,其使笔行墨的微妙地方,已不复存在,因而使人们只能看到形式排比一面,而忽略了点画动作的一面,即仅经过廓填后的字,其结果亦复如此,所以米芾叫人不要临石刻,要多从墨迹中学习。二王遗迹虽有存者,但无法去掉以上所说的短处,这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缺点,在鉴赏说来是关系不大,而临写时看来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必得设法把它弥补一下,这该怎么办呢?好在

    从隋以来,传授王氏笔法的各位名家留存下来手书墨迹没有经过临摹拓印的实物还可见到,通过他们,以他们为媒介认真学得二王的笔法,就有路子可找。不可故步自封, 应该从各书家用笔处,比较对比一下, 求同存异, 这样一来, 对于王氏笔法, 就有了几分体会了。所以说学书亦要用脑用心,思考揣摩,切不可依葫芦画瓢只得其形不得其意。

    沈尹默先生的气质、禀赋、个性很多与帖学相合,安静潇洒,清秀圆润,运笔多以腕力,秀丽中有苍茫,平和中见崎肆。更可贵的是,他数十年的书学道路上也花费了极大的功夫学碑临碑,临习汉魏六朝碑板,花费很多的经历临习唐碑,用碑的雄强美来调和笔力的软弱。虽然推崇二王帖学,但是沈先生从未贬碑抑碑,而是在碑帖融合中走出自己独立的路。 沈先生以“涤古来新”为最终目标:不是去向古人顶礼膜拜,“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才算心安理得。”这是最值得敬重的艺术人格。沈尹默先生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还出任过北平大学的校长。在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努力下成立的“书法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沈尹默先生亦担任书法研究会会长,是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中最早的最高学府书法研究者,沈先生以他自己在中国学术界的威望和巨大影响力,使当时可能被淹没的帖学书法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挽救清末民初“帖学”与衰败之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这些都是沈先生经过自身实践得出的结论。

  1. 上一篇:徐浩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2. 下一篇:从《我生帖》看蔡文姬的书法特点
  1. 从摩崖石刻浅谈中国北朝书法艺术

  2. 从傅山书论管窥当代书法中的丑书现象

  3. 严嵩书法刍议因人废书

  4. 师承二王另辟蹊径董其昌王铎书法风格之比较

  5. 以《厍狄回洛夫妇墓志》...

  6. 任天真唐寅书法风格浅析

  7. 从《米芾手札》考察其书法艺术特色

  8.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9.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0.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1.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2.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3.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4.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6.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7.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