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87-02

一。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人才培养工论文网作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同样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一)促进地方农业院校特色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实现特色办学,即必须有选择。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发展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地方农业院校应立足省情校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把握发展节奏,突出发展重点,不求大求全,不生搬硬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本课题在办学理念。培养人才。构建队伍。建设学科和强化科研等方面关注学校如何强化内涵式发展,推进特色办学。

(二)完善高校绩效拨款制度

高等教育财政绩效拨款是化解高等教育经费瓶颈,改进高等教育运行绩效的工具。当前高等教育财政利用绩效的突出矛盾集中反映在入不敷出和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以促进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找出带动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详细分析财政绩效拨款制度与上述关键点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提高绩效拨款制度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高校绩效拨款制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利用财政手段促进高校办学的研究最为深入,各州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拨款方式,很多州已经把绩效拨款方式纳入拨款模式系统之中。美国公立大学的运营经费的一半均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州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教育法规和拨款调控高等院校的规模。专业设置等。

日本高等教育是政府主导型。为了确保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公立高校的财政拨款主要通过国立学校特别会计制度。根据制度规定,国立高等院校的收入包括政府的各项财政拨款。学费。入学金。审查费。医院收入等学校自筹资金。国立高等院校来自国立学校特别会计制度的政府财政拨款是高校财政构成的主要来源。

英国利用以绩效为核心的基金拨款模式促进办学的研究是世界上最具有进步性的模式之一。在教学经费划拨方面,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采用的是竞争性的核心拨款加边际拨款“方法。核心拨款是指如学生数不变,学校仍能获得上一年度的拨款,同时还可以加上政府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所做的相应调整。其余的教学拨款部分均为边际拨款,主要是为学生人数的增加部分提供经费,这两部分拨款分配均要根据各校近期的效率表现通过竞争而确定。

安徽农业大学的胡玉冰(2013)等在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策略分析中提出地方农业院校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树立特色理念。培养特色人才。构建特色队伍。建设特色学科。强化特色科研。培育特色文化,就要注重发展的特色性和行业性,才能增强地方农业院校发展的竞争力。

湖南农业大学的彭可为(2014)在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策略浅析中强调高等教育现在正跨入一个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期,地方农业院校必须把握住新的形势和特点,把握改革机遇,认真探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做出正确策略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的张炜(2008)在资源配置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中提出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视角来看,原有的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模式导致了高校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地方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拨款种种不公平问题;而现有的综合+项目预算“的模式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高等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阶段的努力最大化,在应当实施层次定额+绩效发展“新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南开大学的曾雅岚(2011)在从教育资源公平的角度看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中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采用因素法设计出由基本拨款公式加绩效拨款公式组成的新型拨款机制。

三。绩效拨款制度下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地方农业高等院校要达到内涵式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拜托目前教育经费拨款制度的束缚,通过调整结构。提高效益。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和转变教育投入方式等手段,充分发挥教育经费分配的政策引导作用,将地方农业高等院校质量评估的结果与教育经费拨款直接挂钩,使教育拨款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随着内涵发展内容的变化而适时的调整,灵活动态的适度减少外延式发展经费投入,鼓励高等教育进行特色发展。为适应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在高校管理上必须努力从三个方面完成目标。

(一)集约式管理

政府投入量低,高校人力及物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等原因,造成阻碍地方农业高等院校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办学经费不足。高校行政部门习惯于把资源高度集中,忽略下属院系的真正需要,信息不共享与资源不共享的共同结果就是各发展缺乏资源支持,发展的缓慢造成学校发展的停滞。因此,高校应整合或分流现有的资源,通过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通过机构调整。机制改革。人员整合以及规范管理,达到节约。高效的效果。

(二)以院系为主体

院系是学校的办学实体。建立合理的权力分配制度,明确校院之间的权责划分,才能充分提高院系的积极性。院系应该改变经营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自主办学,提高办学效率。长期以来,学校机关的机构设置。工作方式,都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和浓厚的行政机关色彩,主要职能是行政职能而不是服务职能。实行以院系为主体,校级行政部门要强化参谋和服务职能,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议,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校领导;为基层和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三)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符合权责对等原则,不仅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教工参与管理的机会,还可减少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障碍,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还有利于学校领导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部署全局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使学校的整体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更有利于部门。院系更好地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更学校要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

四。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策略

(一)科学定位,特色办学

地方农业院校应确定自己的特色,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知识生产的规律,以人为本,实现高等农业院校的社会责任和功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跨越高等教育和农业两大领域的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的发展要求农业院校必须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三农“服务,深入研究探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农业院校自身特色并立足区域社会经济特点,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确定合理服务目标。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地方农业院校在经费。生源。师资。学科等方面均处于弱势,特别是随着考生人数的下降,地方农业院校在招生。学生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重点院校相比,地方农业院校既没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又缺乏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要想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优化学科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地方农业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自身教育质量。建立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生态环境,能够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培养方式和不同的质量观,能够突出专业特点,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完善和构建教学评价。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反馈网络,能够强化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坚持产学研合作,服务三农“

地方农业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知识创新为第一生产力,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改革为第一动力,实现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形态塑造转向功能提升,从内部循环转向社会联动发展,把高校发展推向更新阶段。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方农业院校应在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作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科学制定地方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地方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问题研究

上一篇:地域性农业生鲜电商的供應链優化研究【3457字】
下一篇:地方农业院校突出以农”为主的學科建设研究【1626字】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体...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农...

黑龙江垦区农业职业教育...

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与對策【4327字】

黄冈市休闲农业发展设想【5054字】

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

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开题报告

我国雾霾防治的环保执法...

剪切增稠流体复合高性能...

新型铣削测温系统设计+CAD图纸+答辩PPT

长庆四年到宝历元年任职...

企业现金流量包装及甄别初探【2050字】

营改增”给企业會计核算...

浅谈南方农村生猪生态养殖模式【1695字】

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3808字】

云计算服务茬高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