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一。引言

当下21世纪就中国而言,其社会公民的文化程度早已远远高于前几个世纪人们的文化水平。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却没有赶上其经济的发展脚步,论文网因此像自然风景之类的可以被广泛大众接受体验的一类型的旅游景区变得炙手可热。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应当把握局势,让其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遗产文化旅游的宠儿。

二。大足石刻发展现状

大足石刻其规模庞大,雕刻技术高超,内容形式广泛,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等鲜明特色。大足石刻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大足的旅游业虽然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但是与拥有同质量级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来说,大足石刻只能说是在望其项背。1999年大足石刻共有五处石窟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游客大多选择宝顶山石刻其次是北山,其他的三座山去的人兼职寥寥可数甚至无人问津。在旅游黄金周时期大足石刻的游客接待量会大幅度提高,但是其旅游收入的提高却没有那么显著,在大足旅游局公布的近几年景区游客的接待量来看,虽然人数在不断增长,但其旅游经济发展却还是在一个缓慢的阶段,门票收入成为主要的旅游经济收入。

三。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旅游资源简介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足石刻开凿于公元650年,共有74处5万多尊石刻雕像,主要是表现唐末宋初时代的摩崖造像。大足石刻以宝顶山。北山。石门山。石篆山。南山为代表。石窟是以佛教故事。道教天神以及儒家相关人物为主要雕刻内容。是首个把儒家。佛教。道教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石窟艺术

四。大足石刻发的展优势

1。大足石刻的雕刻艺术资源

大足石刻雕刻艺术精美绝伦,其宝顶山的千手观音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而还体现出了他们的伟大创造力。先人们巧妙的利用地形,真真切切在石壁上开凿出了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华严三圣在雕刻时运用力学和透视学的原理,巧妙的雕刻出大足石刻的瑰宝之作。而在大足石刻的石雕中最出名的则是宝顶山圆觉洞,它被誉为宝顶石窟艺术之冠,是宋代雕刻最出彩的代表。古代艺术家利用地形以及光学原理雕刻出了圆觉洞。大足石刻的雕刻艺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虽说国外雕刻艺术相比中国来说更显成熟,所以学者们更倾向于像国外学习,但是就在大足石刻中国的大地上,大足石刻的石雕并不一定比国外石雕逊色,对于学习雕刻艺术的学者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学习及科研价值的。

2。大足石刻宗教文化资源

大足石刻是唯一一个将三教文化都融合在一起的地方。最为有名的宝顶山石刻中的石窟造像主要是表现的佛教密宗的主张与观念。其牧牛图造一共雕刻了十副画面,牧牛人代表了修行者,牛则表示的是修行人的心界,整个训牛的经过就是修行者对佛学的悟道过程。大足石刻不仅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也有很多体现道教文化,在很多石窟中道教神明与佛教菩萨并存。这反映了在当时佛教文化与道教进入相互融合的阶段。而关于儒家思想石窟表现的如父母恩重经变相之类,儒家的很多思想本是与佛教思想相悖,例如佛教削发为僧,而儒家则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副戒酒图既有佛教思想世间有人间地狱之说又有儒家的的提倡认为酒本无性,酒后乱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和佛教也有共通之处,在这里体现了两家的求同存异改变。大足石刻就是如此集合了三家之长,成为了一个容纳了中国三大主流传统文化思维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3。大足石刻考古价值

大足石刻雕刻于唐末宋初时期,其石刻雕塑造像原本来源于印度的建陀螺雕塑艺术,其传入中国之后被人们民族化,从很多石刻造像的具体衣着打扮,神态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宝顶山千手观音一共有1006只手,而这一些手中分别拿着各种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不少专家通过研究这些而了解到当时社会文明,经济情况等。

4。城市规划改变明显,交通设施更是有了巨大的改进

近几年来大足区的城市规划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区处处都在体现一股文化气息,散发着文化魅力。这让游客还没有进入景区,只是在城区内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渝蓉高速路开通了以及成渝高铁的开通其动车经过大足南站,交通的便利使得游客更容易抵达大足。这无疑是对大足石刻的旅游发展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五。足石刻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大足石刻近年来风化。雨蚀越发严重。大足区位于重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石刻本身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细纱岩容易被风化。大足石刻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时间长河的洗礼,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风化期。重庆的酸雨众所周知,大足石刻位于重庆范围之类,酸雨的侵蚀使得原本已有风蚀的大足石刻雪上加霜。曾今的大足石刻绚丽多彩,而如今石刻大部分已经褪去了原本鲜艳色彩变得黯淡无光。

人为环境破坏因素不断。随着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大足石刻的游客接待量也在逐年增长。但部分游客的文明素质却有待提高。一些不文明行为列如触摸石像的行为就极其容易破坏原本就脆弱的石刻。另一方面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让石刻老化速度加快,对石刻造成隐形伤害。旅游产品比较少是大足石刻旅游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劣势。大足石刻最主要的旅游单品就是石刻艺术宗教文化,景区内其他旅游产品较少,对于不懂这些石窟艺术或是对宗教文化的游客来说,在景区内只能走马观花,很快便浏览完所有石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大足石刻便没有什么吸引力。另外景区内设施也不够完善,游客已经无法看懂石窟艺术与其文华了但是在大足石刻景区内却只有极少数的石窟有解释牌。

大足石刻文化内涵难以被理解,处于一种曲高和寡的境况。众所周知佛学与哲学相互联系且博大精深,一个人要拥有一定的智慧。或较高的心境才容易看懂佛学与哲学的含义,才能懂石刻的价值所在,当然雕刻艺术家们也可以凭借他自己的专业眼光看到石刻另一个雕刻价值。但是作为艺术家一般也是有一定的才学与智慧的。只有懂得人才会真正觉得来一次大足石刻是不虚此行的旅程。而实际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是艺术家和有见识的人呢?

文化与旅游的冲突。旅游业也是属于经济产业最大的目的除了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以外就是经济效益了。大足石刻宝顶香会算是比较出名的活动了,香会在每个寺庙几乎都是必备活动。而香会意思就是表现人们一种祛邪。避灾。祈祷平安的愿望。因为人们相信第一个给菩萨上香的人,他许的愿望最容易被菩萨听见,因此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由此宝顶山的香会的头柱香的钱曾经被炒作到上百万。虽说佛教很多理念如鬼神之说并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理念或者作为一种信仰来说,它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景区为了经济效益做不恰当宣传,文化就变味了。

六。大足石刻旅游的发展方向

1。保护是旅游发展的前提

大足石刻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光,现如今已经进入了老化阶段。时间不仅可以让文化醇厚沉淀也可以让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据专家预测如果人类的专业保护技术不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就现在而言大足石刻这座艺术宝库将在未来几百年里消亡殚尽。因此在尽可能的去保护它,景区应该要请具有专业技术的保护人员来保护大足石刻,同时也要呼吁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它并不是属于哪一个人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也需要大家共同来保护。

2。全面开发,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共同发展

目前大足石刻主要是开发了宝顶山,其他几个山却发展缓慢。这使得游客很快便游览完,由于没有其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且大足区的交通发达,景区便留不住游客。在网上随意搜一下大足石刻旅游,打出的广告一般都是大足石刻一日游,因此大足石刻应该把同时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五山共同发展起来。虽然这五山的基础都是石刻艺术及宗教文化,但这五山却可以有其不同风景特色娱乐活动。例如宝顶山是主要体现佛教文化,庙会香会活动比较出名,而北山风景优美可以打造一个文化娱乐公园,在特定节日开展一些文化节。南山主要表现的是道教思想,可以在南山复建一个道观等。另外旅游的基础设施也要逐步完善,由此把五山一起发展,且五山之间的风景。交通枢纽。住宿问题也要一并投入到建设当中,打造一个把五山串连成线以大足城区为中心的石刻旅游环绕圈。

3。选择合理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有时宣传得好,只是听其名字便可以感受到它的地方文化魅力。例如西安。例如拉萨,西安是古老,拉萨是宗教信仰。而这两种大足同时都兼具,大足曾为昌州古城,宗教文化更是不用多说。文化是一种洗涤人心的东西也许你不信俸宗教,你也可能会被他们虔诚的信仰而感染。传统的宣传力度要加大之外,细节宣传也要做到位。中国佛学讲人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讲的就是一个人不同心境之后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对大足石刻的旅游宣传可能是一个启示。当旅游者游览完景区之后,可以附送游客一个小小纪念卡在上面宣传此佛学理念,期待他们在不同心境之后再来大足石刻旅游定会有另一番体验与感悟,以此来增加回头客。

4。大足石刻应该打开目标市场,应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大足石刻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宝库,对于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也是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各种神话故事的向往就如同中国人对外国的阿波罗。雅典娜之类人物的好奇是一样的道理,加之大足石刻的雕刻艺术风格与西方的雕刻艺术风格完全不同,却可以与之相媲美,由此也可以吸引不少外国人。但是很多中国人都无法理解的石刻宗教文化,外国人可能理解起来更加困难,由此景区内的解说系统就要共同发展起来了,提供优质的外语解说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也可提供多语言的解说折页。因此大足石刻走出国门也是其旅游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七。结语

本文具体分析大足石刻来阐述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文化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魅力,文化也是永远不会淡化的话题。大足石刻必将以石刻之美吸引人,宗教艺术熏陶人,文化魅力感染人。同时文化遗产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工作一并也不能落下,走可持续旅游发展路线。在未来高度的文明社会,文化遗产旅游将可能是旅游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上一篇:文化遗产传承下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3969字】
下一篇:文化遗产视角的冰雪旅游开发探讨【3132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